中新网上海4月16日电 (记者 陈静)古老的“博雅教育”在当今高等教育界迎来新的发展,大学不仅从理念层面深入研讨博雅教育的内涵,也在实践层面探索博雅教育理念与现代大学教育相结合的内容与方式。15日起,第三届博雅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
来自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海内外70多所高校的210余名专家学者与相关负责人与会。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者将围绕“博雅教育:理念与实践”主题深入研讨与交流。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分别致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徐青森发表讲话。据悉,在杨福家的倡导下,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于2014年共同发起第一届“博雅教育研讨会”,第二届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承办。
在近112年的历史中,复旦大学积累了深厚的通识教育土壤。据介绍,书院制度与通识核心课程是复旦大学推行通识教育的两根重要支柱。改革开放后,复旦大学开设了大量的自由选修课程,倡导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文理、理工相通的交叉型人才。据了解,20世纪90年代,复旦大学实施“通才教育、按类教学的培养模式”;2002年,学校进一步提出了“大学本科教育是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观念,形成了以综合教育和文理基础教育为主要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2006年,复旦大学推出了首批50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2007年,复旦大学展开了全校性的通识教育大讨论,推进全校师生深入理解通识教育理念。
2005年复旦大学成立了复旦学院,率先在国内实质性地推进通识教育。复旦学院借鉴耶鲁大学等西方大学和岳麓书院等中国传统书院的模式,下设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四个书院。2011年,希德书院成立,试点书院导师制度。2012年,新的复旦学院(本科生院)组建,复旦通识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据了解,近年来,复旦大学积极探索破解通识教育内在困境的途径,于2015年正式启动新一轮核心课程建设;主要举措包括:明确通识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建立支撑体系等多个方面。校方引导学生直面人类世界所面临的发展与挑战;体认中国文化独到智慧的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论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学术独立的大学精神等。学校优化课程组织管理结构,多渠道营造复旦通识教育的文化氛围。从2017年开始,复旦大学着力构建通识与多元选择有机结合的本科“2+x”培养体系,在夯实通识教育基础的同时,为学生创设内涵更加丰富、选择更加自由的学习发展机会。
据了解,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大学认识到通识教育重要性,纷纷开展通识教育探索与实践。2015年11月,在复旦大学通识教育十周年之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共同发起成立“大学通识教育联盟”。2016年,随着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加入,联盟高校扩展至十所,通过举办年会及课程讲习班,推动通识教育在全国高校的开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