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文卫】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30周年 高能物理进展世界瞩目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被认为是继“两弹一星”之后,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2018年10月迎来建成30周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0日在北京举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30周年研讨会称,这30年来,中国高能物理实验领域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为基础和起点,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进展,在国际高能物理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所所长王贻芳介绍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推动中国高能物理取得的世界瞩目进展主要包括:中国能独立设计建造加速器、探测器并开展物理研究;中国在2-5GeV(1GeV=10亿电子伏特)能区的τ物理、粲物理、粲偶素、量子色动力学检验等方面走到了世界前列;中国开拓了中微子研究领域,利用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中微子新的振荡模式,并开始了江门中微子实验的建设。与此同时,中国在高海拔和空间宇宙线实验、暗物质探测、X射线天体物理研究等方面也取得长足的进步,“慧眼”卫星正遨游太空,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科研设施正在建设中。
王贻芳表示,在此基础上,中国同步辐射光源、散裂中子源等大型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也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单元。同时,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绩。
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专门发来贺信说:“热烈祝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30周年,这是中国在国际高能物理领域占一席之地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的30年。衷心祝愿祖国科学家利用对撞机作出更多世界一流的成果,在粲物理和τ轻子研究方面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为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奥秘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4年至2009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造工程(BEPCⅡ)启动实施并顺利完成。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所原所长、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主任陈和生指出,BEPCⅡ的成功建设,使中国高能物理在加速器和探测器技术都实现跨越式发展,继续保持发展了中国在粲物理的国际领先优势。
他认为,中国粒子物理发展战略必须认真考虑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国际粒子物理发展趋势及可能的突破口,发挥中国在粒子物理实验相关领域的队伍、技术、资源和地理优势,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21世纪的粒子物理面临暗物质和暗能量的严峻挑战,处于历史性重大突破的前夜,中国粒子物理实验研究学家应当为此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当天研讨会上,中科院高能所另一位老所长、中科院院士方守贤表示,中科院高能所应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把高能物理、同步辐射和加速器研究推向新的高峰。他还衷心希望年轻一代发扬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实事求是、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精神,在未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1984年10月奠基建设,邓小平亲笔题词并挥锹奠基。1988年10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在中科院高能所建成并首次实现正负电子对撞,邓小平亲临视察并发表了“中国必须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讲话。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占地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对撞机、北京谱仪和同步辐射装置等。1991年,原国家计委正式批准成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2003年底,国家批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工程于2004年初动工,2008年7月完成建设任务,2009年7月通过国家验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