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甘肃陇南山区秋冬湿冷季弃雨靴 六旬村民终圆“皮鞋梦”

时间:2018-10-23

甘肃陇南山区秋冬湿冷季弃雨靴六旬村民终圆“皮鞋梦”

10月下旬,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池坝乡孟家庄村,村内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杨娜 摄

中新网兰州10月22日电 (杨娜 闫姣)10月下旬,多雾的天气让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池坝乡孟家庄村的路面开始变得潮湿,孟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吉德从市区新买了适合秋冬湿冷季节穿的皮鞋,村内巷道硬化之后,王吉德和城里人一样,爱穿皮鞋。

“以前的这个季节,早早地就把雨鞋准备好了。”王吉德笑称,活到近六十岁才实现了自己的“皮鞋梦”。硬化整洁的路面让孟家庄村的村民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年轻的姑娘们穿起了裙子,再也不怕出一趟门就糊上泥污。

图为村内修建的景观凉亭。 杨娜 摄

图为村内修建的景观凉亭。 杨娜 摄

据池坝乡综治办副主任杨宁介绍,平均海拔达2490米的池坝乡位于武都区西北角,年均气温10℃,年降水量700毫米左右,无霜期100至120天,属于典型的高寒阴湿贫困乡镇。

高海拔、自然条件差,池坝乡的民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种植中药材及劳务输转为主。“以孟家庄村为例,这里的土地无法种植小麦等普通作物,村民们大多数都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杨宁说,支柱产业明晰使得孟家庄村的脱贫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在充分学习贵州省六盘水市“三变”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孟家庄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积极盘活村上现有的资源、资产,鼓励农户参股入股,确定陇南市武都区明晖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带贫”合作社。

同时以“池坝乡万亩中药材药材标准化基地”为依托,以陇南市武都区丰达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积极鼓励农户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入股农户可通过务工获得收入,年终所赢利润按照5%、44%、51%的比例,村集体、参股入股农户、经营主体进行效益分红,逐步实现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

图为景致如画的孟家庄村。 杨娜 摄

图为景致如画的孟家庄村。 杨娜 摄

杨宁介绍说,孟家庄村还通过培育适宜的特色优势产业,鼓励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发展乡村旅游,借力美丽乡村和金马池独特高原风情优势,鼓励能人大户依托当地优质药材、蚕豆、土豆及山羊、土鸡等特色食材兴办高山特色农家客栈,不断拓宽民众增收渠道。

在增加贫困户收入提高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如何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纠正村民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成为摆在杨宁和同事们眼前的头等大事。回忆起多年前坐大巴车来到这里工作的场景,杨宁说自己仍然“心有余悸”。

因为没有提前准备雨鞋,杨宁在孟家庄村工作的第一年,就穿坏了自己为新工作买的运动鞋。泥泞的道路让他曾经在入户的时候,鞋子陷入泥淖,尴尬不已。“每人每年必须准备四双雨鞋。”四处乱飞的蚊蝇和到处乱栓的牛马等牲畜,让杨宁哭笑不得。

在此基础上,孟家庄村开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被列为武都区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村,2017年申报为甘肃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全村累计完成环村路1.6公里,硬化巷道3公里,215户房屋风貌及庭院改造,完成文化广场、乡村舞台、村史馆及附属景观建设,完成护庄河提410米,新修便民景观桥3座,公厕10座,垃圾屋6个。

为了让村民意识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性,杨宁和同事们多次通过入户、微信群、广播会等形式进行宣传,提高村民自觉参与维持公共卫生,爱护生活环境的意识。全村设置的10名专职环境卫生保洁员实行定人定段、定岗定责管理,保洁人员对负责区域必须每天进行一次全面清扫,保证干净清洁。

同时,结合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村内新建公厕10处,垃圾屋8座,垃圾池1处。乡、村干部进村入户做农户思想工作,要求对于自家牲畜进行圈养,清理村庄周边积存垃圾、河道垃圾、农户房前屋后垃圾杂物。动用大型机械20台次,对影响村容村貌的危旧房、厕所、圈舍坚决予以拆除。

陇南市旅游执法支队支队长王军在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孟家庄村帮扶队队长,他和队员们计划在大力改善孟家庄村农村环境卫生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实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开发乡村旅游活动项目,吸引游客观光体验,引导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增加民众收入。

深秋季节,孟家庄村的小广场上,孩童奔跑玩耍,老人在石凳上晒着太阳。修建整齐的石阶两旁,曾经用来栓牲畜的古树上,金黄的树叶还在枝头随风摇曳。王吉德相信,随着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发生变化,生活了近六十年的家乡会变得越来越好。(完)

  • 上一篇:用镜头讲好中国故事 中新社新闻摄影采编业务培训开班
  • 下一篇:中国拟修改公司法 完善股份回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