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拉萨10月26日电 (赵朗 何伟)记者26日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获悉,西藏那曲市、阿里地区多地考古发掘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其中考古遗存将利于还原、重现距今5万年的尼阿底遗址古环境等,也利于论证青藏高原古人类起源、迁徙、生产、生活等情况。
该文物局直属单位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历时2个月,对西藏那曲市申扎县、尼玛县,阿里地区噶尔县旧石器遗址以及阿里地区革吉县梅龙达普洞遗址完成阶段性调查发掘工作。
西藏那曲市、阿里地区多地考古发掘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其中考古遗存将利于还原、重现距今5万年的尼阿底遗址古环境等。图为联合考古队对梅龙达普遗存进行考古发掘。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供图联合考古队通过采取测试土样、钙化物、植硅体,周围环境分析、航拍影像记录等,先后对申扎县雄梅镇尼阿底遗址、伶 旧石器点,尼玛县玉朋寺两处溶洞,噶尔县丁仲石器点,以及革吉县梅龙达普洞遗址进行了调查试掘。
经考古发掘发现,伶 旧石器点散落有细石器,主要分布在地表及地表下50厘米处,堆积自然层位三层。丁仲石器点石器主要分布在地表,无地层堆积;现场发现的不少石器、石核可拼合,同时在地表发现有火塘痕迹。
据悉,梅龙达普洞遗址共有两处洞穴,共采集标本2000余件,出土遗物包括动物骨骼碎片、少量灰黑色陶片,石片、细石叶、细石核等石制品,以及零星白色料珠和绿色串珠。它的发掘填补了西藏区域洞穴遗址的空白和西藏史前考古的部分空白,是西藏考古乃至青藏高原考古的重大发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