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29日电 (记者 张素)10月27日至28日,由复旦大学、日本创价大学主办,中华日本学会协办,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承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与实践――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暨池田倡言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原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在特别纪念演讲中指出,中日关系是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关键命题,也是开展中日公共外交的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践中包括了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无论从哪个层面看,中日两国都是理所当然包括在内的。中日关系应当表现为以合作共嬴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对于中日这一重要的双边关系,如何行稳致远,如何建立持久的战略互信,如何实现真正的民心相通,两国社会各界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池田大作在贺信中说,世界正在快速地加深联系,同时国际社会中分断的裂痕也每每出现。超越这种遗憾的悖论,构筑持续发展可能的社会,必须站在人类利益的角度,共同面临的全球问题挑战,形成世界公民的意识。不管人类面临如何重大的考验,只要存在敢于直面的青年,就不会失去希望。池田指出,50年前发表的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是思考了日本与中国的历史传统、地理位置和民族亲近性,这正是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这一倡言是在一万数千名学生面前发表的,这些学生响应倡言的精神,在各自的人生进程中推动中日和平友好,这是他最大的骄傲。
创价大学校长马场善久的纪念演讲,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出发,论证了50年前美国经济学者肯尼斯・博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地球经济学”的主张,进一步阐述了池田大作人间主义关于超越民族国家、实现人类利益的理念。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刘玉宏在致辞中说,缔约40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轨迹,生动诠释了一个道理:国家之间“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日两国只有深化友好合作,才能促进互利共赢,从而推动中日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作为搬不走的邻居,中日两国应在政治上加强互信,经济上合作发展,文化上扩大交流。
原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王荣华以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为出发点,倡议两国人民多交流、多沟通,通过旅游、留学、访问等各种形式,深化彼此的认知。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只有夯实民间友好的基础,中日关系才能得到最终的改善。
复旦大学池田大作思想研究中心副理事长牧野长生回忆了1968年池田大作发表中日邦交正常化倡言时的情景。他倡议日中两国在坚守“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和平”理念的前提下,为了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而缔结“中日永不再战条约”。
记者了解到,会议共收到100余篇论文,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国的160余名学者分别从和平主义、人本主义、教育主义、文化主义四个角度就会议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并为中日关系的改善与发展建言献策。本次研讨会还专门设立了“青年论坛”,为深化青年学者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