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新中国培养的“1号博士”

时间:2018-11-06

新中国培养的“1号博士”

2018年6月1日,马中骐(左)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博士学位证书。

马中骐的博士学位证书,编号为“10001”。

2018年6月1日,一个简短的捐赠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78岁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中骐将自己那本编号为“10001”的博士学位证书,连同1983年5月27日人民大会堂学位证书授予仪式的请柬和门票、主席台的座位票、次日钱三强院士组织第一批博士座谈会的入场券以及1991年获得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证书,全部捐给了国家博物馆。

“这些证书是我国学位制度建立的历史印记,见证了一代知识分子的拼搏与奋进,我认为把证书留给国家博物馆是最佳选择。”马中骐说。

偶然

马中骐是新中国首批授予博士学位的18名博士中的第一位。“这个第一位博士只是按照博士论文通过的时间来排序的,对于我来说,是历史的偶然,并不代表我有多了不起。”马中骐认真地说,“我们这批18人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牢记责任,在各自的领域里兢兢业业干工作、搞科研,都没有辜负这个身份,没有辜负国家的培养。”

1981年,他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后留所工作,长期从事理论物理研究,重点在群论方法及其物理应用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曾四次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或教学成果二等奖,荣获2004-2005年度王淦昌奖。

从上大学到博士研究生毕业,马中骐历经波折走过了整整26年。这一段艰难的求学经历成为马中骐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

1956年由组织选派,马中骐从上海考到了兰州大学,1961年毕业留在兰州大学理论物理教研室任教。1964年又是由组织选派,他以高分考取了北京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的研究生,师从中科院学部委员、北大物理系教授胡宁先生。谁知一年后,马中骐就不得不中断学业被分到农村参加运动,直到1967年才回到兰州大学执教。

春天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马中骐一边参加工作,一边学习专业知识,渴望着有一天能够重返北大校园,完成未竟的学业。1978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高等学校1978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意见》,决定当年正式恢复招考研究生。但遗憾的是,第一次发布招生通知时,报考人员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

“好不容易盼到的好消息,却因为年近38岁超‘线’,让人很失落!”马中骐对于当年的经历记忆犹新。但转机很快来了。当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胡宁院士和其他多位参加会议的老先生联名提案:1964年、1965年的研究生中有一批人才,由于被耽误,没能完成学业,但水平较高,建议放宽研究生报考年龄。

就在临考前两个月,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研究生报考年龄放宽到40岁,64级、65级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这则消息让马中骐喜出望外,“继续求学深造的机会来了,用知识报效国家的愿望又可以实现了!”

因为在兰州大学任教的10多年里从未放弃过专业学习,马中骐顺利通过了这次研究生考试,从70余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进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师从时任高能所兼职教授的胡宁院士。

再次考研成功,马中骐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深造机会。在同批学生中,马中骐基础扎实,导师胡宁教授特别准许他重点学好微分几何和英语两门课程,其他时间全部用于科学研究。1981年,我国学位制度正式建立。教育部决定设立博士试点,挑选一批优秀研究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同年8月,马中骐就接到导师通知,要求他在4个月内提交一篇高水平博士论文。马中骐选择了“磁单极研究”作为论文方向。这是当时一个很热门的研究课题,里面有很多数学问题。马中骐从著名数学家谷超豪教授在复旦大学学报中发表的一篇关于规范场理论的数学方法的论文中得到启发,便尝试着做这方面的研究。他的想法得到了高能所的大力支持,特批他赴上海当面向谷超豪教授请教,得到了后者的悉心指导。经过两个多月的计算,他再次请谷超豪教授审阅研究成果,得到肯定答复后,便着手撰写博士论文。论文成稿后被送请国内多个从事磁单极理论研究的专家教授审阅,国外则请杨振宁、李政道教授把关。

1982年2月6日,高能所举行首次博士论文答辩会。答辩委员会主席是“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院士,答辩委员还有胡宁院士、朱洪元院士、戴元本院士、谷超豪院士、侯伯宇教授、李华钟教授。马中骐由于有过从教经历,答辩进展顺利,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之后,答辩委员会闭门讨论并进行无记名投票,一致认为这是一篇高水平的博士论文,当场宣布通过。3月4日,时任中科院数理学部主任钱三强院士为马中骐签发了博士学位证书,编号为“10001”。其后一年多里,包括马中骐在内的首批18名博士陆续通过答辩。1983年5月27日,新中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马中骐在大会上代表所有被授予学位的博士、硕士发言,既紧张又感到幸福。

兴趣

台前的高光时刻毕竟短暂,身后的研究所才是毕生的舞台。马中骐博士毕业后进入高能所工作。1984年9月,杨振宁教授邀请马中骐到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做访问学者。在这期间,杨振宁教授把自己认为是“这辈子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推广的Sturm-Liouville定理方法介绍给马中骐,建议用此新方法研究Levinson定理。杨振宁教授甚至把他的计算稿借给马中骐复印后学习。因为此方法具体且物理意义清晰,马中骐放宽了Levinson定理的适用条件,修改了Levinson定理的结论,并把Levinson定理推广到相对论情况。

这是能长期保留下来的重要工作,其主要内容被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一本量子力学教科书专用一节详细引用。此项研究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次访问学者的经历对马中骐产生了深刻影响,他把杨振宁教授“基本的问题就是重要的问题”的教导作为科研的准则,这为其今后在量子N体系统转动自由度的分离和量子群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这辈子最大的兴趣就是把没有搞清楚的物理问题搞清楚,再把我搞清楚的问题让别人也搞清楚!”去年底,马中骐完成了一本英文版群论教科书的书稿,对群论方法又有了新的进展和发现。如今,他又埋头沉浸到另一本中文新书的写作之中。(谭永丰)

  • 上一篇:进博会国家会议中心装配建设首现机器人!
  • 下一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