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全文近五千字,其中12次提到“改革”,52次提到“开放”。
在主旨演讲中,习近平强调,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此外,习近平还指出,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
在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上,习近平的讲话有何深意?中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在哪里?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了20位专家对此进行解读。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主旨演讲最大看点是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魏浩:习主席讲话用了一个关键词,连续三次提到脚步“不会停滞”,表明了中国对外开放是一个长期的政策,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也进一步表明了中国的开放程度会越来越大,各种制度的改革和政策的配套都在日益完善。这次讲话向世界传递了三个信息:第一个是中国自信,中国的经济发展是稳步前进的。第二个是中国市场,以前外贸政策更多的是我们出口商品到别的国家去,今后我们将让中国的经贸伙伴国更多地通过对中国出口分享中国国内市场。第三个传递的信息是中国态度,主要是互利互惠的开放合作态度。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东艳:习主席阐述了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心。提出了中国进一步加大开放的五项主张,这些主张是中国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内容,很多举措已经在落实中,特别是博鳌论坛提出的举措已经落地。中国推出的一系列具体的举措,反应了新形势新特点。在国际贸易体系在变革中,习主席提出早日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进程等明确的合作路径。同时,本次博览会是落实五项举措的具体行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展会,激发进口潜力,而展会带动了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通关一体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打造上海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博览会既是中国重大政策的宣示平台,更是一个彰显中国具体行动的平台,博览会将发挥与其他论坛不同的特殊作用,通过开放政策切实落地,让世界分享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开放红利。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吴庆:习主席讲话有很多亮点,第一是他认为开放合作是历史的大趋势;第二是他指出世界各国在这个大趋势当中应该做的事情,包括削减壁垒,扩大开放等;第三是他借这个机会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下一步的走向,重申了中国要进一步扩大开放,而且还提出了很具体的五个方面的举措。这些讲话向世界发出了重要的信息,展示了中国下一步开放和改革的信心,有可能提升全世界的投资者和企业家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 :首先,过去讲对外开放,经常谈出口,这次很明显重点谈进口。实际上也是说明我们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型,不是一个单向的开放而是一个双向的开放。过去,美国指责中国出口带动经济,现在看到,中国也是非常欢迎进口的,包括降低进口关税、简化进口手续等。其次,这次的开放更加强调体制机制建设。开放是循序渐进的,开放程度要和机制建设和法制保障同步推进。因此,这次的开放不仅强调开放的力度和广度,更强调开放的深度和细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罗雨泽:对中国而言,首届进博会标志着中国进入新阶段,不再刻意追求顺差和外汇积累,并将满足国内消费者需要作为重要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相契合。对世界而言,传递了一种不同于重商主义的贸易理念,这届进博会是为国内的潜在买方提供了解世界范围内可供选择的产品及其卖方信息的平台,旨在促进进口。中国举办进口博览会是实践上的创举,也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超越,真正把贸易看作是互利共赢的来促进,做到了“不以出口喜,不以进口悲”。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贸易系主任罗立彬:通过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将更加大幅度的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国内将形成更为公平开放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动中国各产业真正形成更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切实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和40年前相比,当前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我国的经济总量、收入水平、国内产业发展水平和抗击开放压力的能力、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以及人民需求状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这些角度看,今后对外开放的一个重点领域应该是服务业领域。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主任路红艳: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正在加速升级,消费者更加关注商品的品质、内容、购物的体验化、个性化等需求。与消费需求不相匹配的是,我国商品有效供给不足,特别在工业消费品领域,低端低质量产品多、中高端消费品品质不高、品牌商品少,致使国内部分消费外流。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进口博览会,促进优质商品进口,一方面,将有利于改善消费供给结构,丰富消费品的种类,促进中高端消费,更好地满足居民的新兴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大量优质商品进口,也将倒逼国内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进而促进中国优质商品供给增加,带动消费增长。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院高凌云:习近平主席讲话提到坚持开放融通,植根于各国优势互补、互通有无。我认为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外贸需求,但面临进口障碍、出口限制,现在贸易摩擦越来越多,经济流动性缺失,缺少推动全球贸易的一个支点。很多国家都期待出口,但是对进口有约束限制。靠中国一家不够,需要多个经济体连接起来,增加需求,扩大效益,为经济发展注入流动性 。此外,习主席讲话中还提到坚持创新引领。这次提到的创新更广泛一点,以前经常说科技创新,现在的创新不仅包括科技创新,还包括创新贸易方式,比如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不仅是传统贸易,还包括线上线下的互动。
如何理解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邢厚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总体目标,按照十九大文件中所说的就是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就意味着,第一,我国所有地区,包括老少边穷地区都要扩大开放。要通过改革开放来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进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二,行业领域要全面开放。通过四十年的探索以及不断积累,国内的产业也都有了长足的进展,有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新一轮对外开放也面临一些难点。比如高精尖的装备制造业,以及高端服务业,这两个行业领域的开放,应该说是重中之重。特别是我国的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还不强,尤其是一些关键领域的服务能力较低,从而牵制了制造业和其他领域的发展。因此,深化这些领域的扩大开放,就是要让国际高水准的企业引进来,进而促进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扩大出口和引进来,这个阶段在2008年结束。2008年中国开始从重视引进来开始重视走出去,从重视出口开始重视发展服务业的对外开放,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二个阶段。2018年可能又是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会把进口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进口和出口统筹协调。更重要的一点是从全球视野和负责任大国角度推动开放型的中国经济、开放型的世界经济。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是中国开始以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出现在经济贸易的舞台上。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贾晋京:相比40年前的改革开放,现在的改革开放是新一阶段的改革开放,是新时代条件下的改革开放。国际大环境不同,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不同,中国自身经济发展不同。现在中国已经不像过去有所谓巨大的后发优势,有可以学习和模仿借鉴的模式,现在必须是作为世界上引领者之一,来开拓前进寻找道路,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世界在看中国。现在中国已经不是过去接入全球市场网络体系的起步阶段,而是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市场网络体系中的一个主要网络,在全球市场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就应该发挥应有的、更大的作用。那么,现在就是要全面扩大开放,向世界开放市场。
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40年前改革开放的措施主要目的是看重增加“量”的方面,通过变革措施改革生产关系中不合理的安排,激发每个人的能动性,来刺激GDP的高增长和生产量的提高,所以当时整个改革是在围绕提升、增加“量”来做文章的。那么今天,中国不是生产不足的问题,现在有产能过剩、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所以现在的改革是看重经济增长的“质”上面,比如增长的包容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不是单纯追求量的增长,现在是质和量并重,甚至有的时候更加看重质。目前新一轮的改革重点有很多,比如在金融方面的改革,从入世之后到现在,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在不断地扩大,大家也都认识到金融方面的不稳定对国家安全会有很大影响,从近两年来看,金融稳定是重中之重,如何保证金融稳定那么和金融监管部门的改革是息息相关的。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新一轮的改革开放的重点会集中在两个领域:一个是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改善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环境,另一个继续深化和扩大开放,扩大本国市场的开放和积极参与新形势下的全球化进程。中国深化改革和继续扩大开放的政治意愿是没有疑问的,自主改革和开放将是未来发展方向的主要动力来源。可预见的是,中国扩大开放市场,将以加大进口力度、改善市场准入环境和更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为标志。外资关注的市场准入问题,特别是外资投资股比限制、外商投资领域限制将会继续放松。新的改革开放措施,短期内可能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挑战,但长期来看,对中国经济和新的全球化进程都会带来好处。这在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中已经得到印证。
扩大开放,下一步中国会做什么?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研究员陈丽芬: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的外贸发展从以出口导向到扩大进口,从打开一扇窗到打开两扇门,从走出去了解世界到邀请世界各国来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这是中国坚持扩大开放的政策宣示,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使命。进博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外企在中国的发展,一方面,进博会不仅仅是一个采购和洽谈的交易对接平台,更是一块推进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的试验田,是一个包容开放合作的新平台;另一方面,进博会也会像一面放大镜,外企可以在这里找到中国的合作伙伴,也可以以此为新的出发点,与中国伙伴一起共同开拓全球市场。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中国自身的市场开放度要不断扩大,包括降低进口商品的关税已经在采取措施,未来降关税还有进一步的空间,对外资扩大市场准入也需要进一步推进,对外资实施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也有空间。对中国来说,在开放发展这方面,未来对外资和内资都要实施国民待遇,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中方的企业必须加快走出去,加快国际化,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在市场中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引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塑造我们新的国际竞争优势。通过这些改革开放措施,要跨越中等收入的陷阱,从出口导向模式切换到创新驱动的轨道上,只有不断扩大改革开放,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系主任彭支伟:一是以主动的开放维护自由贸易,为世界自由贸易提供市场支撑。当前中国进口占全球进口的比重已超过10%,未来比重还将持续提升,中国在先进机床、工业机器人、药品医疗和日用生活品等诸多领域存在巨大的进口增长空间。二是通过扩大进口,强化进口竞争效应,倒逼国内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和提升国内企业核心能力,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三是加速推进与扩大进口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营商环境的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流通产业研究室主任依绍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召开是全球贸易领域的一次创举,不仅有利于激发中国居民潜在的消费购买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有利于把境外消费拉回到国内,同时使国内外两个市场更好衔接,有效推动了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国外优质商品进入中国,有助于完善中国国内市场体系,促进国内市场发育成熟;同时使国内流通产业体系逐渐完善,推动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综合室副主任杨长 :首先,通过首届进博会的开展,未来中国积极扩大进口的战略将得到进一步实施,通过扩大先进适用的技术设备,可以助力中国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升级;其次,通过进口国外优质商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消费转型升级的需要;第三,通过开放市场,让世界各国更好地分享中国发展机遇,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于国内消费流通而言,通过进博会增加了国外优质消费品的供给,能够更好地与国内消费需求形成对接;另外,此次进博会为国外供应商与国内采购商搭建了直接对接的平台,促进了进口产品在中国国内的流通,能够更好地惠及终端消费者。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进口博览会是贸易历史上的创举,是中国主动开启深度对外开放的标志,它有利于满足消费的需要,尤其在目前追求品质消费、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国内中高端的消费需求非常活跃,而进博会在引进商品的同时也引进了服务、管理以及技术,这样也会倒逼整个国内企业的升级,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未来,中国的开放将形成有三个梯度的格局,第一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第二是以11个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和35个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建设为代表,第三个是就是以进博会、京交会、广交会为代表,如此形成中国继续更深层次融入全球经济的对外开发的新格局。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未来中国金融的改革开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第一,如何构建和完善现代监管框架。国内金融混业趋势进一步显现,许多金融机构已经高度混业化,不能适应跨行业、跨市场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第二,如何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理顺利率传导机制。目前市场上流动性总体相对充裕,但企业依然面临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利率传导机制不畅。第三,如何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优化金融结构。一直以来,中国的金融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导,即便近年来大资管和金融脱媒有了快速发展,依然未能摆脱银行在其中的核心作用。下一步应加快股票、债券和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丰富交易种类,增加风险管理工具。第四,如何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开放。2009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国际社会认可的储备货币。未来要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向交易和储备货币转变,发挥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国际货币职能。
( 采访:张文晖、冯玲玲、夏宾、张文绞、孙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