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大冶:破除“矿竭城衰”痼疾

时间:2018-11-10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 张锐

深秋,在湖北省大冶市茗山乡的楚天香谷,五彩缤纷的鲜花依旧铺满大地,一派勃勃生机。以往茗山的经济靠火药桶支撑的烟花爆竹产业、饲料桶支撑的畜禽养殖业。近年来,茗山乡陆续关停17家烟花爆竹企业,畜禽养殖企业经过整治也由50多家降到8家。如今,以瑞晟生物公司为代表的芳香产业、中草药种植、旅游等业态不断发展,茗山乡的经济引擎已经悄然转换。

茗山的涅,是大冶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探索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大冶是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两个城市之一,也是唯一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拥有国家级高新区的全国资源枯竭城市。

大冶,得名于“大兴炉冶”,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的美称。大冶因矿而名,因矿而兴。然而,有价有限的矿产,铸就了大冶的辉煌,也带来了“资源诅咒”。大冶面临“矿竭城衰”的现实威胁。

“以前这里小煤矿、小炼油、小水泥、小玻璃、小火电‘五小’企业多。很多选矿厂与农户谈妥之后,给农户一笔钱,就在农户田地里堆放尾矿,污水横流。冶炼厂的污染严重,落下来的烟尘导致庄稼成片死亡。”金湖街道石花村村民吴细华说。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大冶共有塌陷区80多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约18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3%。由于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地表水下降、重金属污染等,大量农田无法耕种,受灾面积达8万亩以上。

“资源饭”难以为继,转型成为大冶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如何转型,当时的大冶人还有不同的看法。

大冶市委书记李修武说,转型之初,社会上存在3种心态:有人恐惧,把粗放的厂矿企业都关了之后,百万人吃啥喝啥?有人犹豫彷徨,看到不转不行,但却下不了决心,主张先发展好新的产业,再关老的产业,甚至有人主张把“五小”企业集中起来。有人主张破旧立新,只有坚决关彻底,新的产业才有机会成长。

2006年6月,大冶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科级以上党员干部闭门3天,研究讨论资源枯竭以后,大冶经济何去何从。会议立下转型的雄心壮志,开始实施“以经济转型为重点,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2008年3月,大冶作为县级市被列入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从此开启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新历程。

2008年至2017年,大冶壮士断腕,分步淘汰“五小”企业971家,仅2013年就关了近400家,涉及产值200多亿元,税收10余亿元。对于“五小”企业,大冶并不是一关了之。一方面,大冶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家“上山下乡进城”再创业,同时成立冶商总会,加强对企业家的引导与服务。另一方面,由人社局、工会等有关机构和部门负责,加强对原产业工人教育培训,增强他们适应产业转型的能力。一批原先从事矿业经营的企业家纷纷在旅游、生态农业、林业和环保产业等领域大显身手。

大冶在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还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布局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湖北大冶汉龙汽车有限公司为核心的千亿元级汽车产业集群呼之欲出。2017年,大冶湖国家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0余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70多亿元。同年,大冶采矿业完成工业产值140亿元,工业增加值42.8亿元,占GDP比重为7.8%。而历史上高峰期,矿山就是大冶的命根子,矿山产值占GDP的70%。

大冶以打造美丽家园为载体,大力推进生态转型,全面实施治山、治土、治水、治气工程。近3年,大冶累积复垦工矿废弃地1530余公顷,新增农用地1370余公顷。大冶市域的优良天气天数,由2007年的290天上升到2016年的314天,GDP能耗同比下降3.5%。持续的环境治理,结束了大冶能耗持续攀升的历史,结束了水土严重污染的历史。

在推进经济、生态稳步转型的同时,大冶积极推进城乡均衡发展的社会转型。近年来,大冶市持续增加民生支出,坚持将新增财力的70%用于改善民生。目前,大冶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教育和医疗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0日 03版)

  • 上一篇:人民网评:累累硕果凸显互联网大会蓬勃的生命力
  • 下一篇:外企高管云集进博会:中国继续开放令人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