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探访中国农村“三变”改革发源地:“三变”带来山村新生活

时间:2018-11-10

探访中国农村“三变”改革发源地:“三变”带来山村新生活

贵州省盘州市娘娘山风景区。冷桂玉 摄

(改革开放40年・话变迁)探访中国农村“三变”改革发源地:“三变”带来山村新生活

中新社贵州盘州11月10日电 题:探访中国农村“三变”改革发源地:“三变”带来山村新生活

作者 冷桂玉

“以前是‘一脚泥一脚水’的,现在穿得干干净净,生活越来越好!”谈起家乡变化,56岁的舍烹村村民张雨学感慨万千。这位曾经的煤矿工人,如今已是景区超市小老板,家里盖起两栋“小别墅”办民宿,夏天旅游旺季,一个月能有近2万元(人民币,下同)收入。

贵州省盘州市娘娘山风景区。刘俊婷 摄

贵州省盘州市娘娘山风景区。刘俊婷 摄

如今的舍烹村,特色民居、农家旅馆随处可见,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户门口,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宛如一幅山水画。

舍烹村位于贵州省盘州市和水城县交界处的娘娘山下,居住着苗族、布依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居民,因为山高谷深、交通不便,村民祖祖辈辈都靠种植玉米、水稻,打零工维持生活,是盘州市较为偏远贫穷的少数民族村寨之一。

穷则思变,16岁走出大山在外闯荡,开过货车、办过选煤厂、入股过煤矿的陶正学,毅然决定回到老家发展生态农业。“煤炭总有一天会没有的,只有绿水青山才是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的财富。”

凭着对家乡的了解和经营经验,陶正学发现,舍烹村穷在一个“散”字:资源散、资金散、思路散。而把这“三散”串起来的纽带就是“股份制”,陶正学开始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

贵州省盘州市娘娘山风景区。宁南 摄

贵州省盘州市娘娘山风景区。宁南 摄

2012年,陶正学牵头成立了“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园区”,打造农旅一体化产业园区。为了整合农村分散的土地,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以“三变”改革为突破口,量化集体的荒山、湿地、林地等10多万亩资源变为资产,开始猕猴桃、蓝莓、刺梨等精品水果种植和特色养殖。

同时,积极动员村民以土地、现金参股,农户入股多少资金,陶正学就相应借资多少入股,“赚钱还其本金,亏本无需还款”的方式极大调动了村民积极性,465户村民既是产业工人又是股东。

依托娘娘山资源优势,2013年,贵州娘娘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把生态、旅游、健康和扶贫结合起来,打造农旅一体化发展的国际大健康旅游度假目的地。

目前,园区内完成刺梨、猕猴桃、蓝莓等种植2.18万亩。同时,还建成了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温泉度假小镇等多个旅游项目,成为国家4A级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一天有七八辆大巴车的人到来,越来越热闹了。”村民王满书告诉记者,前些年安静的小山村变得热闹起来,自己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还有土地流转金、入股分红。

贵州省盘州市娘娘山风景区。王光厚 摄

贵州省盘州市娘娘山风景区。王光厚 摄

2013年,舍烹村联合周边的7个村成立了“联村党委”,实现“抱团发展”。

舍烹先试先行的“三变”改革让农村资源变活,村庄变美,农民变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两次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曾经边远、贫穷的舍烹村成为中国文明村镇、中国农村“三变”改革发源地。(完)

  • 上一篇:右玉:从不毛之地到山青水碧
  • 下一篇: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