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晶”叹号!爱上我的林都游记

时间:2018-11-09

(视频拍摄、制作:郑重 设计制作:牟嘉)

央广网伊春11月9日消息(记者王晶 郑重)北国伊春,城如其名。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不是人们臆想中的世外桃源,而是这座“因林而生”的东北边陲小城“林都”现如今的生态图景。

这个60年来由大片林场催生的城市,拥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森林覆被率;而不少森林公园至今还散发着原始气息,负氧离子含量全国第一。

眼前的这幅图景,也承载着伊春的过去。

  林都伊春

“小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曾经,“喘着粗气”的森林小火车拉着木材,穿行在林海雪原中,这是许多人心中“林都”的样子。

作为我国森林工业的长子,伊春曾是我国开发最早的重点国有林区,新中国很多林业战线的“第一”均由此发端并推向全国,第一次弯把锯伐树、拖拉机集材在此推开,第一张硬质纤维板在这里诞生……60多年来,伊春为国家生产木材2.4亿立方米,占全国国有林区木材总产量的20%。

如果把伊春生产的木材装上火车节节排列,可以从中国最北端的漠河排到海南的三亚。

“靠山吃山”,是很多资源型城市的共同特征,伊春也不例外。

森林小火车运输木材

但持续数十年的采伐,在滋养了伊春成长的同时,也让这片土地渐渐被“透支”。大量的采伐使伊春林区天然红松资源从开发初期的108万公顷、约1.5亿立方米蓄积,下降到不足5万公顷、约590万立方米蓄积。

不仅如此,伴随“红松危机”而来的是林业危困。

2013年,伊春全面禁止商业性采伐,终结了延续60多年的木材采伐历史。

2008年2月上甘岭林业局最后一次采伐

那一年,伊春林区彻底放下斧头锯,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动能的转换,开始从靠山吃木头,向“吃”林下、“吃”景观转变。

放下了斧锯,伊春市的经济增速一度下降9.4%,上千家企业关停。

但停伐却让森林得到了休养生息。目前,伊春森林蓄积正以年净增长1000万立方米的速度递增,森林覆被率由2000年国家天然林工程实施时的78.4%增长到今天的84.4%。

国家级森林公园五营森林公园

如今,绿色是伊春的底色,生态是这座城市发展的“根”和“魂”。

土生土长的伊春人、伊春市委书记高环说,“如今的伊春是可以把空气打包,作为礼物送给朋友的城市。”

最近几年,一些已经多年不见踪影的野生动物又回到了伊春栖息繁衍

告别往昔的“一木独大”,在困境中转型的伊春仍选择向森林要效益,原始林观光、林海奇石、恐龙地址公园、汤旺河漂流等,吸引着全国游客。

去年,伊春年旅游产业占GDP比重19.7%。

伊春,也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

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木耳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伊春还逐渐加快构建以森林食品、木业加工、绿色矿山五项产业为主导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框架。

依托生态优势发展食品,高锶矿泉水、白桦汁系列饮品、伊林汇源果汁加工项目等标志森林绿色物产,成了人气爆棚的养生网红产品;特色养殖业方兴未艾,并将其作为经济转型发展和转产职工创业增收的替代产业;作为黑龙江省内唯一一家以“生态”冠名的经济开发区――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还打造了“红蓝黑黄+北药+林畜”6条优势产业链……

伊春溪水经营所的刘养顺农家乐(央广网记者 郑重 摄)

随着林下经济的发展,林业职工的角色也在悄然转变。

位于小兴安岭山脉的伊春市上甘岭溪水经营所,不少人借助旅游资源开起了“农家院”,翻新的黄色砖房、墙上红彤彤的辣椒、古朴的老式家具……加上地道的东北农家饭菜,让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而这些农家乐的老板,多数是以前的林场职工。在转型的压力下,他们通过兴办家庭旅馆获得更多收入,也给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张英善把树一棵棵种在了小兴安岭上,筑起一片绿色海洋。(央广网记者 郑重 摄)

曾经的森林伐木工也“变身”育林、护林人,开始守护这片绿色。

乌马河区乌马河经营所退休职工张英善对树木有着别样的情感。从1985年开始坚持20年,种树100万棵……如今,62岁的张英善就像往常一样,一年四季骑上摩托车“巡山”。排查火险隐患、清理烂枝枯枝……即使退休了,他每天还要来林子转转,“不然心里不踏实。”

伊春的汤旺河

40年来,正是许许多多像张英善这样的小人物,组成了伊春林业变迁、实现绿色转身的拼图。

如今,逃离喧闹的城市,来到伊春的游客,最终目的地是市区之外的地质公园。他们穿行在茫茫林海中,或许并不知晓,身后笔直的红松林,正支撑起一座老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新梦想。

  • 上一篇: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家展单日入馆人数超7万人
  • 下一篇:以更大力度、更惠政策、更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