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拉萨11月14日电(何勇 周训东 苏鹤)11月3日,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10・11”滑坡处再次发生山体滑坡灾害,造成金沙江断流形成堰塞湖。
灾情发生后西藏军区紧急启动抢险救灾预案,立即成立应急指挥所,安排部署灾情侦查、应急抢险、人员转移等工作。
图为小分队成员使用无人机观测堰塞湖山体动向。 苏鹤 摄据介绍,为了使救援部队抵达受灾一线后,能够准确掌握堰塞湖始发地具体情况,西藏军区昌都军分区通信参谋许思源和战士孙世兵等3人携带卫星传输设备于11月4日凌晨3点抵达江达县,未作任何休息,便紧急前往堰塞湖上方白格村,建立观测点。
11月6日,许思源参谋携带的无人机无法正常工作,经指挥所批准,由昌都军分区某营教导员冯云虎带领阿旺次仁、罗津两名战士携带无人机、望远镜、摄像机等观察设备乘坐直升机到堰塞湖上方白格村和前期进入的3名人员一起执行监测任务。
图为教导员冯云虎(右)俯身测量山体裂缝宽度。 苏鹤 摄“教导员小心!”阿旺次仁话音刚落,一块巨石从冯云虎身旁飞速滚落,他的脚踝被碎石砸中。阿旺次仁多次提出让教导员下山就医,可他放心不下,坚持待在山上,疼的时候就用冰块冷敷。
为了掌握山体最新情况,预防二次塌方,冯云虎每天都带着阿旺次仁、罗津沿着垮塌的山体来回穿梭,观测山体裂缝和水位情况。
图为教导员冯云虎正在观察堰塞湖山体情况。 苏鹤 摄与此同时,许思源参谋通过便携式卫星传输设备为一线指挥所传输堰塞湖实时动向,孙世兵、罗津负责24小时用摄像机和无人机不间断观测山体动向。为将最新、最准确的山体及堰塞湖信息传回西藏军区前线指挥所,罗津在拍摄的同时还要寻找信号最佳点。
山顶的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低至零下10摄氏度,为了使卫星传输设备正常工作,孙世兵只能脱下大衣将设备紧紧裹住。夜晚山顶的气温低至零下15摄氏度,即便有单兵帐篷挡风,裹在睡袋里依旧让人瑟瑟发抖。
图为小分队队员徒步前往山体塌方处查看山体裂缝情况。 苏鹤 摄由于险情解除时间未知,吃住都在山顶的6人做饭的水源成了很大的问题。他们做饭都是通过收集山顶的冰雪,将其融化后使用。
就这样,6人在山顶奋战了9天。从12日开始,堰塞湖湖水开始进入引流槽,他们一刻也不敢松懈,密切关注着堰塞湖状态。
11月14日,湖水大面积流出,险情解除,直升机终于飞到山顶将小分队接下了山。
这个6人的小分队就像指挥所的“眼睛”,时刻观察着山体动向和堰塞湖湖水溢流情况。他们是救灾一线坚强的后盾,时刻守护着山下救援的同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