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1月14日电(胡哲斐)浙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改革开放40年来,从自然资源“丰度”排名全国倒数第二的资源小省,到国内生产总值迈过5万亿元大关的经济强省,浙江以巨大的改革勇气,将自身磨炼成为当代中国最富活力之地。
勇气背后,创造“浙江奇迹”的深层动力来自于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2003年浙江省委提出的“八八战略”。其开宗明义便强调“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浙江宁波舟山港。 章勇涛 摄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其后的发展中,浙江坚持以“八八战略”为引领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坚持市场化改革基本方向,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只手”相结合,将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两种所有制经济相融合,为改革注入汩汩涌动的活力,让发展之潮奔腾不息。
有为政府:“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政府适时“有所为”,保持与市场机制的互动,是浙江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点。15年来,浙江以政府自身改革为突破口,发起了一场政府“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2003年8月,浙江温州。机关效能建设动员大会在此地召开,大会宣布将加大政府放权力度,最大限度地压缩审批时限、简化审批程序。2003年10月,浙江开始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04年起,浙江全省全面开展机关效能建设。
其后多年,该省各级党委政府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2013年11月,浙江作为全国唯一试点启动以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省级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及政务服务网建设为内容的“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举措,进一步全面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全面取消省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此后而来的是一场影响更大的改革――“最多跑一次”。2016年,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群众、企业到政府办事,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最多跑一次。这项改革如今已在浙江实实在在地落地生根。
前不久,杭州的姚女士完成了人生中的一笔大交易――购房。“买房要开无房证明,按照以前流程需要跑市民中心办理,现在只要通过网上查询下载,足不出户就能搞定。”姚女士说。
在浙江,像其一样享受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利好的群众数不胜数。截至2017年底,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率达到87.9%,群众满意率达94.7%。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最多跑一次”已成为浙江省改革的“金字招牌”。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今年的浙江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会上表示,“最多跑一次”改革,对政府来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标志性、关联性、引领性改革;对人民来说是整体受益的普惠式改革,是一项使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改革。
从“四张清单一张网”到“最多跑一次”,浙江着力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合理边界,加强对政府自身的改革,也推动该省成为全国审批事项最少、管理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的省份之一,不断续写再创体制机制优势的新篇章。
有效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不仅体现在政府这双“有形之手”,也体现在市场这双“无形之手”上。该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造血细胞”。
2004年,浙江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设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有效机制是当前深化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要积极探索运用价格杠杆合理确定土地、能源、水资源等各类要素的比价关系,形成有利于集约使用资源要素的机制。
浙江杭州钱塘江沿岸。 王刚 摄之后,工业用地“招拍挂”改革试点、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全国水权交易制度改革、差别电价改革和煤电价格联动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在浙江大地上陆续铺开。
其中,2013年嘉兴海宁开展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可以说是在该省市场化改革领域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要素配置改革被称为“经济源头改革”。在嘉兴,海宁市经济总量长期排名首位,但是单位产出又处在中游,土地等各种要素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传统企业,但这些企业往往未能有效使用,导致资源和要素的严重浪费。
为改变这一现状,2013年11月,海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启动,由“亩产效益”来评价企业发展,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企业实施用地、用电等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此后,这项改革在浙江全省复制,最终发展为浙江如今大力推广的“亩均论英雄”改革。
正是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才推动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数据显示,浙江省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从2013年的12.6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21.6万元、增长71.4%,亩均增加值由85.8万元提高到103.7万元。
车俊此前表示,要继续坚持标准引领、规则先行,制定实施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质量、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资本、技术、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主要资源要素配置规则,全面提升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和科技贡献率。
“国民共进”:推动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路上,以“八八战略”战略为指引,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两种所有制经济互为推动、相得益彰,亦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
民营经济是浙江的“金字招牌”。目前,该省民营经济创造了全省56%的税收、65%的生产总值、77%的外贸出口、80%的就业岗位。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比近1/4,连续19年居全国第一。
在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也诞生了一大批敢为天下先的浙商,马云、鲁冠球、李书福……去年的胡润富豪榜中,浙商上榜人数达263人,位居全国第二。
国有经济方面,浙江不但总量跨上万亿台阶,而且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公共服务领域,国有企业表现出了较强的带动力和控制力。
2017年,浙江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数量虽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9%,却创造了18.5%的增加值、15.0%的主营业务收入和18.9%的利润总额。
浙江省国资委党委书记冯波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浙江将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以混改为主要突破口,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努力在重点改革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将国有企业改革进行到底。
推动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正成就着一个愈发繁荣富强的浙江。而回望15年开拓创新,15年锐意进取,浙江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把握住了改革的历史机遇,为自身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源泉。未来,浙江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在新时代书写新的“浙江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