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美国DARPA:自带军民融合基因

时间:2018-11-20

美国DARPA:自带军民融合基因

在DARPA于2015年举行的“机器人挑战赛”上,韩国团队研发的类人机器人赢得大奖。

图片来自网络

军民融合国际观①

编者按 军民技术界限越来越模糊,耦合程度越来越深,相互转换速度也越来越快,军民双方对融合发展的需求日益旺盛。

在积极探索科技资源共享、发布军民共用技术订单和项目信息等基础上,借鉴国外一些好的做法,将会获得更多的启迪。《科技日报》国际部为此分析美国、以色列和乌克兰等成功的或曾经辉煌的军民融合案例,以飨读者。

全世界的“军迷”在吹牛时,“DARPA”绝对是高频词。

DARPA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缩写。这个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军方机构,专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美国国防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通过原始概念创新,引领武器装备发展,以避免他国“技术突袭”,并确保美国长期保持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技术优势。

互联网、GPS、纳米技术等,都源自DARPA的颠覆性技术创新,不仅奠定了美国国家安全的基石,也因广泛应用到民用领域,催生了全球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生产力新增长点。

纵观DARPA发展历史,当年为应对苏联Sputnik-1卫星而紧急成立的这个部门,经历了早期航空航天项目整体移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承受过联邦军费拨款额锐减带来的经济压力,但其自带的军民融合基因,孕育成长出了一个超越实用主义的未来战争“预言家”。

有思想的项目经理,是颠覆性创新的稀缺资源

DARPA追求“思想”――要“看见”人所未见的前沿问题和潜在需求。

DARPA的英文全名是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其中Advanced本身就有“预先的”之意。为此,DARPA采用多种方法,打破禁锢思想的藩篱。

实际上,在DARPA局长们的访谈记录中提及最多的词并不是“创新”,而是“思想”。

史蒂夫・卢卡西克(1970年―1975年担任DARPA局长)就认为,“DARPA职员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思想,不限于思想来自于谁,也不限于源头”。托尼・特瑟(2001年―2009年担任DARPA局长)则坚信,“最好的项目经理必须从内心深处渴望成为科幻小说作家”。

项目经理是DARPA的核心。因此,在选择项目经理时,DARPA以创新思想为原则,不论年龄、学位学历、职称头衔和专业背景等。他们大都是非常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带着思想进入DARPA,全面负责为实现其思想所需的项目,平均每年研发经费大约为2000万―3000万美元,项目经理既是发起人,也是监督人。

例如,在DARPA信息处理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伊凡・苏泽兰于1964年被任命为DARPA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主任,管理每年近2000万美元的经费,当时年仅26岁。

而真正负责推进实施项目的,是无数防务承包商、学术机构或其他政府组织,其各自旗下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其中。

多样化挑战赛,极大吸引民间智慧参与国防建设

美国国会已立法,对利用竞争和奖励推动技术创新的组织管理形式进行规范。

近年来,美军不断尝试通过举办多样化活动,吸引民间机构参与国防建设,包括带有高额奖金的大奖赛、实验性创新活动以及各类技术研讨会等。

美军组织完成的多项挑战赛都声名在外。例如,“无人驾驶车辆挑战赛”“机器人挑战赛”“复杂问题求解”等,在全球的无人驾驶和机器人发烧友中,几乎成了决心发起挑战的终极“战场”。

DARPA作为美国典型的军民融合推进机构,提供了良好的竞争模式和研发环境――建立了汇集政府、大学、研究所、企业等机构的信息交流平台,保证了信息采集、公布、交流与处理的公开、公平,确保在正确的方向上,高效推动技术和产业转化成中长期战斗力。

比如,DARPA发起的“创新会馆”研究项目,将6组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集合起来,同吃同住,协同工作8周,以此研究在较短时间内、生活与工作一体的环境下,进行高效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可行性,以及针对国防部面临的部分技术难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美国人工智能发展,DARPA一直是主要支持者

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被广泛认为是国家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领域。其实,美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DARPA的支持。

20世纪60年代末,人工智能就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项目被列入DARPA的预算。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DARPA已经成为美国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支持者,并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如自动语音识别和图像理解。

其中,从1976年开始的图像理解(Image Understanding)项目最初目标,是用5年的时间开发出能够自动或半自动分析军事照片和相关图片的技术。项目参与单位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罗切斯特大学、SRI和霍尼韦尔公司等非军方机构。该项目一直持续到2001年。

公开资料显示,在人工智能研究上,DARPA不仅支持基础研究,如知识表达、问题解决以及自然语言结构等技术,也支持专家系统、自动编程、机器人技术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实践证明,这些领域蓬勃发展的成果,已经在民用领域更多场景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军民两用技术转化,DARPA希望能再快些

今年4月,DARPA宣布,为鼓励民间厂商将火箭发射准备时间缩短至“数日”,特设挑战赛并出资1000万美元奖金,奖励给最快发射的团队。

虽然商用火箭时代的来临,让火箭的发射频率有了显著的提升,但事实上这些火箭都是数个月甚至数年前就已下订单的,公司有充裕的时间去生产、排程,并且面对无止尽的各式政府文书。

但是,以美国军方的角度来说还不够快。

据了解,该挑战赛预计2019年举行,火箭公司事先不会知道发射地点或载荷内容,直到接到DARPA通知,要能立即空出两支火箭,并在几日内将DARPA指定的两组货物从指定地点送上太空。

有评论认为,1000万美元看似不少,但在火箭界还是微不足道。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为例,一次发射就耗费高达6000万美元。如果真有厂商参加这个竞赛的话,应该更多是看上了未来来自军方的潜在订单。再进一步,发射场的使用限制与政府旷日费时的文书往来才会是真正的“挑战”所在,DARPA发起的挑战,或将客观上促使政府大幅缩短流程,这样,所有民间厂商都能受益。

  • 上一篇:特稿:梦想扬帆记――踏浪丝路话菲岛
  • 下一篇:影展办进苗家寨 民众“随手拍”记录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