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用技术为创新“背书” 用人才为创业“扛鼎”

时间:2018-11-20

用技术为创新“背书” 用人才为创业“扛鼎”

浙江大学智能制造专业化众创空间内,创业者们正在工作。 受访者供图

众创空间

浙江大学(以下简称浙大)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邵明国一直有一个幸福的烦恼。幸福的是,其管理的浙江大学智能制造专业化众创空间(以下简称“专业化众创空间”)在今年被评为“智能制造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烦恼的是,无论是老的专业化众创空间还是新成立一年的专业化众创空间都已“人满为患”,场地告急。

“别人愁着没有好项目,我愁着好项目没地方孵化。”如邵明国所言,有着浙大血统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在科技、人才、氛围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也正是凭借这些优势以及专业化运营,专业化众创空间在扩大双创的源头供给、对接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

创业实验室让想法变成现实

空气也能洗手?今年7月,在深圳举行的零一科技节上,李启章带着沐羽科技的第一代产品“空气洗手装置”M1登台亮相,凭着90%的节水率和明显的冲洗快感,征服了市场。

空气洗手这一黑科技的原型装置正是专业化众创空间的核心空间区域e-WORKS创业实验室内诞生。

当时在浙大就读本科的李启章因为同学的一句玩笑话“如果我们可以不用水,只用空气来洗手就好了,毕竟都是流体嘛”而产生了创业的想法。

之后,通过e-WORKS创业实验室提供的支持和辅导,这一想法逐渐转化为现实。

据邵明国介绍,e-WORKS创业实验室成立之初,主要是为浙大的学生在注册公司之前提供针对性、专业化的预孵化服务。

发展仅4年多时间,类似沐羽科技这样从e-WORKS创业实验室走出来并创业成功的企业并不在少数。截至2018年5月,e-WORKS创业实验室已入驻项目110个,成立公司94个,转化率85.45%。其中,获得投融资项目19个,获得融资总额1.2亿多元。

e-WORKS创业实验室早期主要针对浙大学生,而如今位于浙大紫金众创小镇内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总部)则面向更广泛的创业群体。

“(总部)发挥着集聚智能制造类项目、链接大企业合作、助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功能。”邵明国告诉科技日报记者,8000平方米的总部众创空间专注为浙大师生创业、校友企业成长、合作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

虽然专业化众创空间(总部)投入运营仅一年时间,已入驻了在孵项目65个,涵盖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

腾住科技公司就是其中之一,目前该公司运用最新的人脸识别和超灵敏触摸屏技术,正如火如荼地研发着一款酒店智能自助入住机,通过自助入住机能在一分钟内“刷脸”并开房。

16+X联盟让创业无技术之忧

去年的“创青春”中国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决赛上,一款“盲人视觉辅助眼镜”,以90.19分的高分拿下大赛总冠军。

这个获得58项发明专利的眼镜在去年获得了10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未来,盲人视觉辅助眼镜有望给全球近5000万的盲人提供“看见”的可能。

眼镜研发企业――杭州视氪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于红雷毕业于浙大。专业化众创空间正是于红雷起飞的地方。

在这里,于红雷得到了众创空间提供的创业辅导、政策解读、企业注册等服务,但更让企业获益的是众创空间为其提供的技术研发支撑。

浙大光电系教授汪凯巍就是于红雷团队的首席科学家。汪凯巍带领5名博士和12名硕士为视氪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支持,专注于盲人视觉辅助领域前沿技术的研究和验证,而公司则负责相关技术的产品落地。

“当时在做这个专业化众创空间,我们就认定要着重发挥浙江大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邵明国介绍,众创空间背后是浙大科技园,浙大科技园背后就是浙江大学。

邵明国还介绍,浙大的科研实力毋庸置疑,有效授权专利已经连续12年在全国高校排名第一,现在浙大的专利保有量11000多项,体量和斯坦福相当。

另外,浙大近年为促进交叉学科研究,成立了16+X联盟,16指的是16个联盟成员,X指企业。“我们从16个联盟成员中筛选出5个与智能制造相关的单位,并聘请联盟教授到专家委员会,为创业者们提供技术支撑。”邵明国说,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学者”特聘教授谭建荣就是专家之一。

“飞地”模式做大孵化平台

今年10月,浙大科技园智能制造专业化众创空间内,又多了一家名为“莫干智谷”的德清“飞地”。

德清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敖煜新表示,莫干智谷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招才“桥头堡”、城市“会客厅”作用,承接高层次人才资源,招引高科技人才项目,并以此打通杭州德清两地的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真正实现项目“孵化在杭州,产业化在德清”。

近年来,“飞地经济”模式已逐渐成为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科技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县域越来越倾向于在区域中心城市设置“飞地”,以求共享区域中心城市的科技、人才、信息资源。

浙大的人才和技术储备无疑是众多地方来杭州建“飞地”的首选。莫干智谷是众创空间内继江山、乐清等地之后,又一个在专业化众创空间设置的“飞地”。

据邵明国介绍,在专业化众创空间的“飞地”主要功能有两块。一块是众创,地方政府通过浙江大学的资源,集聚一些初创项目,最终回到地方实现产业化。

除了众创外,地方“飞地”还会落户当地的一些规模企业的研发基地。

以江山“飞地”为例,当地龙头企业在“飞地”设立研发基地后,会针对性提出一些技术需求,众创空间针对这些需求整合浙江的技术团队以及一些在孵项目方与企业技术团队在“飞地”内实现对接和合作。“这种模式,一方面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需求,同时也给很多在孵项目提供了广阔市场。”邵明国说。

“浙大的资源不仅要服务众创空间内的项目,我们希望将浙大的资源辐射到整个浙江的创新发展上。”邵明国表示,“飞地”是很好的渠道和模式。

  • 上一篇:中国创业者 从“模仿者”走向“创新者”
  • 下一篇:北大将建新校区 以人工智能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