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科幻正成为观察中国发展的一扇“窗口”

时间:2018-11-27

新华社深圳11月26日电题:科幻正成为观察中国发展的一扇“窗口”

新华社记者王秉阳、陈宇轩、姚远

一百多年前,饱含家国情怀的梁启超、鲁迅等人在国家积贫积弱、民智未开之时将西方科学小说引入中国,以此寄托对于祖国强盛、民众启蒙的希冀。

百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开放的前沿深圳市,2018中国科幻大会的举办吸引了各界人士前来,科学与科幻、技术与社会、创新发展、想象力研究等诸多前沿议题在此被热烈讨论,关于人类未来的无数种可能性的设想在这里碰撞交流。

方兴未艾的中国科幻,正成为中国向现代化转型历史进程的缩影,更表达了中国主动进行国际交流的文化自信和扩大开放的决心。

科幻是现代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

南方科技大学发布的《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科幻小说的核心情节设定对当前的社会发展高度关注,作品创意与现实技术广泛融合。例如,“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的作品《你在哪里》,就深入关注了大数据和云计算。虚拟现实和物联网也成为许多作品的关注热点之一。

“整个中国现在充满了深刻变化和未来感,为科幻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科幻作家刘慈欣说。正因如此,科幻小说正在成为观察中国发展变化的一扇“窗口”。

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教授吴岩认为,《三体》等作品获得国际大奖,意味着我国的科幻创作走出了国门,站在了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文化的节点上,《三体》等优秀的科幻作品,就是现代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

谈及中国科幻的发展现状,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陈刚提到,目前国内科幻队伍仍然不够壮大,产业的规模和质量有待进一步发展。

作为中国科幻杂志的先行者,创刊近四十年的《科幻世界》是中国科幻文学成长的沃土,培育了大批科幻爱好者。《科幻世界》副总编姚海军表示,中国科幻的发展一定要有新的编辑团队进入。

作为从事科幻作家培养工作的公司,未来事务管理局目前已经培养了200人左右的作家群体。创始人姬少亭认为,以前国内多数的科幻作家停留在写作单打独斗、入不敷出的阶段,无法单独以科幻为职业,而现在科幻产业蓬勃发展,在资本的带动下,科幻写作的培训、包装和推介的市场化运作赋予了作家更多的成长和成名渠道,拓展了科幻作者的发展空间。

吴岩说,中国科幻力作《三体》,代表了追赶西方水平、适应西方标准的阶段已结束,下一步则要思考的问题是中国科幻将如何发展,中国人该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走向世界舞台。

科幻是通往未来的桥梁

科幻并非独处于“江湖之远”,如今国家也为科幻的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的声音至今依然回荡,对下一代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进入国家顶层设计。

陈刚表示,科技是科幻的地基,科幻为科学插上翅膀。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是一个国家登上创新制高点的关键。

深圳市科协主席蒋宇扬说,深圳将以本次科幻大会为契机,为科幻从业者搭建平台,促进科幻创作,培育科幻人才,为建设科技型强国提供良好的条件。

吴岩认为,针对孩子们想象力不足的现状,需要科幻教育把想象力的围栏打开。在作家看来,科幻与人的关系是每个创作者绕不开的话题,科幻对人的影响和塑造是显而易见的。“不光是中国的科幻作者,全世界科幻作者都很关注的主题之一就是中国科技的发展对于人、对于世界的影响。”科幻作家陈楸帆说。

“科幻作为一种文化和一种思维方式,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方面,科幻是与时代一同前进的。”刘慈欣说。

“我们看到西方很多发明家、科学家是因为从小看科幻,有了浓厚的好奇心从而走上科研的道路。科幻对于启迪青少年的好奇心和热情有很大的帮助。”陈楸帆说。

科幻作家韩松说,国家层面对于科幻的支持,包含了对于下一代想象力、创造力培养的重视。他曾表示科幻是通往未来的桥梁,可以为未来提供多种可能性。“人类未来的挑战是什么?科幻能提供答案。”他说。

中国科幻的黄金时代是否已经到来

高铁网布、大桥飞架、“天宫”上天、“蛟龙”入海,天眼“FAST”望向浩瀚宇宙,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从空间和时间上拓展了躯体所能到达的边界,在儒勒・凡尔纳1893年发表的《特派记者:篷巴拉克历险记》中,他构想出一条由欧洲到中国的铁路,当年沟通世界的梦想,如今变为现实。

随着基础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幻前沿不断被向前推进,中国科幻的议题也在紧跟科技的步伐:星际航行、极地探索乃至高铁列车、医学技术都成为中国科幻的题材。

与会者认为,科幻代表了人类探索自然的欲望,所以科幻勃兴根本上是国家雄心的展示。各国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往往都以国家实力的迅速上升为背景。

“科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晴雨表。”科幻作家刘慈欣说,只有现代化达到一定规模的国家,科幻才能发展起来。

韩松表示,科幻是在给中国“补钙”,弥补现代化不充分的缺陷。在北岛主编,刘慈欣、韩松选编的《给孩子的科幻》里,第一篇作品《冷酷方程式》就展示了超越个人情感的宇宙法则,提醒人们对科学抱有敬畏之心。

科幻从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民族想象力、创造力的缩影。韩松说:“如果放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审视,现在的我们依然处在当年的延长线上。梁启超、鲁迅当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如今又被重新提了出来。”

在中国科幻迅速发展繁荣的表象背后,大多数作家学者对于其水平仍然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们认为,但是他们同样对未来持乐观态度,认为如果科幻的黄金时代再度到来,很有可能发生在中国。

  • 上一篇:五次出席G20峰会,习近平提出哪些“中国主张”?
  • 下一篇:北京遭遇今年进入秋冬季以来最严重大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