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11月26日电 题:麦多村的“天路”:人人修路人人受益
作者罗云鹏李岱基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麦多村是距离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城最远的一个行政村。在麦多村六旬老人麦进眼里,20多年前20多天的往返县城路,如今只需要1天。
图为去往麦多村的“天路”。 李岱基 摄囊谦县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作为青藏高原向横断山的过渡地带,此间大小山脉纵横交错,峰峦叠嶂,且多为傍山路段。
图为麦多村的“天路”。 李岱基 摄“40岁以前(1997年之前),每年都要和村里人赶着牦牛驮队去县城购买生活用品和粮食,每到那时候我就感到头疼,因为那个时候没有路,交通工具就是马。”麦进说,一般一个来回需要20多天,甚至更久,一趟来回就得休息很长一段时间。
“这里的山‘谁也不服谁’,因为山高,尽显云低。”麦多村驻村干部桑周介绍,从麦多村去往县城的路最低点海拔4140米,最高点海拔5000米,而受雨雪天气影像,路不是被大雪封了,就是被雨水冲毁。
图为麦多村的“天路”。 李岱基 摄“但每次都请求县上派人维护是不现实的,所以自己动手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这便形成了人人修路,人人受益的观念。”麦多村村主任扎杰说,如今“牛驮人背”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从村里到乡政府是沙石路,乡上到县城全是沥青路,一天一个来回。
为保障这条通向外界“天路”畅通无阻,麦多村村委会还将道路维护问题写进了村规民约,现在村里每年在雨雪季前后都会组织民众开展义务修路活动。
“有了路,村民们渐渐地一些村民买了车,现在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了摩托车来去都很方便,甚至骑着摩托车去放牧,有些人家现在用汽车迁移牧场。”麦进说,“这条路一年比一年好,今年县上还对部分路面进行了加宽。”
图为大山深处的麦多村。 李岱基 摄麦多村校是囊谦县最后一个帐篷小学,2015年从帐篷里搬到了砖瓦房里。
麦多村校老师旦巴江才眼里,这条“天路”是教育工作的最基本保障。“现在教学条件好了,到县城的路况也好了,为了保证学生食宿条件,达到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好的教学目的,学校基本上每星期到县上采购一次伙食。还能帮助村民们办一些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