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将临床试验 此前已成功救治三例危重患者

时间:2018-11-26

央广网北京11月26日消息(记者潘毅)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心力衰竭是心脏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而心脏移植在医学上被认为是治疗心衰最佳的方法,但是因为供体不足,我国每年心脏移植手术量仅有300例左右。而使用传统技术的人工心脏,虽然在心衰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少缺陷。不过随着人工心脏技术的发展,一些曾经的蓝图设想也逐渐开始应用到实践之中。

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全磁悬浮离心泵人工心脏临床试验条件已经成熟,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心血管创新医疗器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胡盛寿就透露,这一技术很快就会展开临床试验。那么这种磁悬浮技术到底是如何运作在人工心脏上的?拥有这样一颗全磁悬浮心脏的患者究竟会有怎样的体验?

心室辅助装置又被称作人工心脏,已成为国际指南推荐的心衰标准化治疗方式之一。2017年6月,46岁的李先生因心脏衰竭住进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胡盛寿团队为李先生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术。胡盛寿介绍:“各种药物治疗无效,无论是患者自己还是家里的人都非常绝望,给患者使用这些新的技术,现在大概一年了,他自己开车还在做生意上班。”

虽然人工心脏对于心衰的治疗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人工心脏的研发与制造具有非常高的技术门槛。由于其科技含量非常高、也极为复杂,人工心脏又被称为医疗器械皇冠上的宝石,十几年来我国一直依赖进口。胡盛寿介绍,之前国内曾经使用过来自美国的第一代人工心脏,就是气动的搏动泵,体积太大,泵是放在体外的。

据了解,目前人工心脏被分为三代:第一代为搏动式,第二、三代为旋转式。第一代搏动式人工心脏缺点是体积大,不易植入。第二代人工心脏采用浸没于血液中的滑动轴承及枢轴关节对转子加以支承,支承力通过机械接触传递,轴承由血液润滑。第二代人工心脏可以做得很小,但是轴承附近的血液受到很高的流场剪应力作用,易形成回旋“死水区”,结果造成血液成分的受损和被激活,导致血栓形成等严重的临床并发症。

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研发企业――苏州同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琛介绍,作为人工心脏来讲,大家首先考虑的是装置装到人身上以后能用多久,所以装置本身的耐久性非常重要。另外,这个装置装到人身上以后,血液和装置有相互作用,作用以后容易形成血栓。研究整个人工心脏技术进步的历史,最后将磁悬浮技术应用以后,有望解决这两方面问题。

据了解,第三代人工心脏改而采用流体动力轴承或磁悬浮轴承,使得转子完全悬浮,在不与周围发生任何机械接触的情况下旋转,很好地解决了机械摩擦带来的寿命问题。胡盛寿介绍,目前这颗由中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人工心脏,许多关键性能比前代产品有了大幅度优化。他说:“第三代有两个特征,一是微型,体积非常小,二是全植入的,可以放到体内。装上这个人工心脏以后,它可以长期携带。它(泵体)没有造成机械性摩擦,不会造成血液的破坏,有利于减少血栓的形成。”

人工心脏的临床应用分别是作为等待心脏移植的过渡,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等到合适的供体;为心衰患者提供短期支持,待心脏功能恢复后撤除;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提供长期替代,支持患者携带人工心脏长期生存。虽然人工心脏通常被称作是“最昂贵的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但陈琛说,掌握这一技术,有望降低中国患者的使用成本。

陈琛介绍:“在美国市场上,基本上光一个设备就得10万美元。如果我们中国没有自己的人工心脏,依靠进口会很大地限制国内患者接受这样一个新技术。所以我们的目标是要将世界最好的技术带给中国患者,同时也要让中国患者能够用得起。”

磁悬浮技术在心脏大小的设备中使用,是否需要尤其小心翼翼?陈琛说,这一新技术努力降低人工心脏对患者生活的影响,上飞机、过安检都不会存在障碍,“患者带上这个装置上飞机以后,第一,它不会受飞机上的那些电子设备干扰,使得装置不能运行。第二,装置本身发出的电磁波不干扰航空器的运行。”

今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公布了胡盛寿院士团队以人道主义豁免形式通过伦理审批,将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用于救治三例危重患者,并获得成功的消息。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心血管创新医疗器械论坛上,胡盛寿透露,这一技术很快将展开临床试验。

苏州同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琛介绍,临床试验首先要关注病人的存活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就是说患者装上这个以后会不会诱发其他疾病,以及携带的电池还有体外的控制器会不会太重、病人会不会感染也都是观察的目标。

  • 上一篇:沈仁康:服务民营经济是浙商银行的基因和责任
  • 下一篇:[诚信建设万里行]认识大领导、能接大工程 老套骗术为何频频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