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法:基本实现对被执行人主要财产形式“一网打尽”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4日在北京表示,基本实现对被执行人主要财产形式“一网打尽”,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初步形成。
当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后者交付了2018年集中救助活动保单。周强在出席活动时有此表述。
“执行难”是指法院的生效判决文书难于执行。周强指出,近三年来,通过建立完善“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建设联合信用惩戒体系,加快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记者查阅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发现,截至发稿时,共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逾1259万例,限制乘坐飞机逾1647万人次。网络拍卖总量超过25万件,总成交金额达到5685.56亿元人民币。
同时,人民法院同保险行业加强合作、协同创新,大力推动健全执行救助制度,让更多陷入困境的申请执行人得到救助。比如保险公司推出的“执行救助保险”,为“执行不能”案件的困难申请执行人给予救助,这些举措为完善中国特色司法救助制度、有效化解执行信访发挥了积极作用。
周强表示,人民法院要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动健全执行救助制度。他以最高法执行局与中国人保的合作为例说,通过“保全+救助”“网拍+救助”等工作机制,给执行工作“上保险”,利用保险杠杆效应,带动社会资源助力执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民事诉讼执行工作的一大创新举措。下一步要完善合作机制,有效降低“执行不能”风险,减轻申请执行人经济负担,更好地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