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2月4日电 题:青年科学家许晓鸿:研究大脑“双性潜能” 安能辨我是雄雌
作者 郑莹莹
“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你的大脑里都具有这种跨性别的潜能,也许认识、开发这种潜能,你可以造就一个更完善、强大的自己。”中国女科学家许晓鸿在研究大脑的“雌雄差异”。
许晓鸿是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其研究组于今年1月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了一个前人没有做过的关键实验――跨性别行为学实验,这个在小鼠身上做的实验揭示了大脑也许是雌雄同体的。
在许晓鸿看来,虽然并非一点差异也没有,但人类的脑子里,并不存在像喉结、隆起的乳房这样明显区分男女的结构,“男女大脑在结构上是一致的,实际上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大脑也许是雌雄同体的。”
在男性占据主导的中国科学家队伍中,女科学家凤毛麟角,年近不惑之龄的许晓鸿是其中之一。
许晓鸿在实验室 汤彦俊 摄当女科学家有何不同?她说,其实很多职业,女性并不比男性做得差,很多性别差异是环境所致,并非能力差异,比如,婚孕后的女性可能有更大的家庭压力,她也希望自己的研究能让大家认识到这一点。
许晓鸿出生在安徽省砀山县,母亲是上海知青,幼时,她常随着母亲在县城医院的制剂室里帮忙贴贴标签、搬搬瓶子。
回首,她说她这一代人赶上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有很多单纯、美好的画面可以回忆,这些都镂刻在时代里。
第一次对科学家这个词有印象,许晓鸿回忆,那还是在小学。当时课本上介绍工人、农民、科学家,穿着白大褂、拿着试剂瓶的科学家,让幼小的她觉得与众不同,所以当老师问他们长大后要做什么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科学家。
长大后,许晓鸿一步步地实现着自己的科学家梦:1996年,她考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选择生物,是因为她觉得在高中所有课程里,生物是最不单调的,跟日常生活最贴近的,而且那时大家都说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于是就这样学了生物。
而后她赴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进一步学习。2012年许晓鸿回国,来到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国内可做的方向会更宽广些,项目比较多,资金上也有支持。”
这些年,许晓鸿围绕“大脑雌雄差异”这一科学问题,在小鼠分子遗传操作以及行为表型分析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尤其在复杂行为的遗传基础和神经机制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开拓性进展,论文先后在Cell(《细胞》)、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先后被Nature(《自然》)、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学》)、Biomedical Advances(《生物医学进展》)列为研究亮点。
中国这些年对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愈发重视。许晓鸿说,回来感觉挺好的,所在的平台好,同事也不错,在这个过程中,她觉得自己得到了进一步成长。
在她看来,现在是一个做科研的机遇期,各个领域能迎头赶上的人越来越多,她希望科学评价体系能相应完善,更丰富多元,不单以发表文章“论英雄”,“不同学科之间好比乒乓球与足球,很难用同一标准去衡量。”
许晓鸿目前最大的一个发现就是用实验证明了大脑具有双性潜能。未来,她想开拓新路,“每个人入行都像在走一条路,我原来受到的专业背景训练,让我可以更直接地转到现在这条科研道路上,如果想一下子跳到其他领域,并不容易。”
尽管知道跨学科很难,许晓鸿说,自己未来很想把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做个结合,去更好地理解,乃至帮助治疗一些精神类疾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