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浙江公安创新实践“枫桥经验”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绍兴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浙江各地公安坚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创新实践打造“枫桥经验”新样板,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警力下沉,走透网格,吃透民意
织里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是中国最大的童装产业市场。23平方公里的中心镇区聚集了10万本地人口和35万流动人口,是浙江省平均人口密度的30多倍,日平均接警量达200起,是浙江社会治安形势最复杂的区域之一。
“一段时间以来,织里公安面临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事故、交通违法等风险压力。”织里公安分局局长周兴强介绍,正是坚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多次进行改革,才实现了由乱到治的转变。
“依托综治网格,以乡镇、街道为载体,以社区、行政村为基本单元,我们建立了工作共商、信息共采、资源共享、矛盾共解、风险共防的‘五共’机制。”作为织里公安分局轧村警务站站长,也是所辖的香圩墩园区的网格警长,退役军人出身的陈建如,在集中精力做好人口管理、信息收集、消防安全监管等基础工作的同时,组织动员辖区退役军人,参与平安建设、服务群众等各项工作。
走透网格,才能吃透民意、摸透实情。依靠警务网格力量,香圩墩网格由原来的矛盾频发变为全市第一批“无贼网格”,做到了无发案、无事故、无纠纷。周兴强介绍,“通过职能调整,实施警力下沉,派出所警力占比由原来的45%提高到73.5%。”
在一处高效节能电机创业园区项目现场,门口展示有织北派出所的项目警官公示牌。“项目警官分别由派出所基层民警、交通秩序民警和消防参谋担任。”织北派出所所长蒋聪介绍,项目警官要深入项目现场排摸了解安全隐患、矛盾纠纷及违法犯罪线索,做到项目推进进度清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清楚,安全隐患清楚,矛盾纠纷及违法犯罪线索清楚,为项目顺利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开工一年多来,没有发生过一起纠纷事件。”施工地现场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建筑工地关系复杂容易发生纠纷,甚至还会滋生涉黑涉恶的事件,有了项目警官的前期介入,有利于创建护航项目建设。记者了解到,在浙江省湖州市的409个建设工程项目,共落实项目警官438人,项目警官走访排摸出涉及项目的各类不稳定因素49起,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47件,查破建设工程领域涉恶案件17起,打击处理43人。
“乡警”回归,打造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每月至少回一次村、联系一次村干部、沟通一次驻村民警”,这是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678名“乡警”的行动指南。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朱列锋就是“乡警”的一员。每隔一段时间,朱列锋都会抽空回趟老家上虞区丰惠镇朱巷村,除了探亲外,他还有一项特别的任务――巡村。“其实,就是在村里走走,和乡亲们拉拉家常。”朱列锋介绍,巡村一圈,常会有不少新发现,比如有村民抱怨村里垃圾堆积的问题,需要及时和相关负责单位对接解决。
一般情况下,一个月至少回村联系一次;在重要敏感节点、大型安保活动期间,列明乡警返乡需做好的针对性工作,合力防控风险;遇到突发事件,“乡警”即时返乡,发挥个体优势,协助做好相关工作。朱列锋介绍,“乡警”回归也有指导意见书,回归时就要承担起五大职能:讲解安防知识、参与纠纷调解、掌握社情民意、协助村级治理、帮助群众办事。
组织民警“常回家看看”,旨在协助基层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记者了解到,2017年以来,绍兴市上虞区公安分局因地制宜运用“枫桥经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核心要义,以破解基层派出所“事多人少”难题为切入点,以制度形式组织民警“常回家看看”。
“678名民警深入到全区365个行政村担任‘乡警’,利用业余时间协助农村基层组织和驻村民警做好农村警务工作。”绍兴市上虞区公安分局政治处主任单建权介绍,“乡警”大多来自农村、情系乡土,都有着服务为民、反哺桑梓的强烈愿望,原则上让民警回原籍村报到,更有利于发挥个体优势。
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乡警”回归,上虞全区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8.7%,同比提升20.1%;成功化解一起长达8年的信访积案;110接报的矛盾纠纷警情同比下降21.8%,同一纠纷重复报警数同比下降49.5%,治安纠纷处罚率同比下降27.7%。
智慧安防,社区“小平安”累积社会大平安
居民小区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的基础单位,只有小区的小平安才能累积社会的大平安。“这个智能门磁报警器主要是安装在门和窗上的,居民外出时,如果门窗被异常开启,它就会通过手机APP报警,让主人第一时间了解突发状况。安装了电子猫眼,如果有陌生人在门口逗留5秒以上,就能自动抓取拍摄,图像实时传给主人。”嘉兴市嘉善县公安局民警介绍,智慧安防让群众生活更安全、便利。
一段时间以来,电动自行车被偷盗的现象在小区时有发生,如何破解这个问题?在嘉善,不少小区给住户的电动自行车安装了一套设备。“住户持有电动车智能钥匙,并与住户绑定信息,只有当门禁卡与电动车车卡一致时,自动抬杆才会放行。”锦和苑小区保安罗凤喜介绍,也就是说,即使电动车在小区内被盗,没有门禁卡的小偷连小区大门也出不去。
除了安装电动自行车防盗感应系统外,在小区门口还安装了车牌抓拍、电动车防盗感应等系统,形成信息采集的虚拟截面,为小区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平安防护墙。
“人过留影、车过留牌”,如今“智安小区”在嘉善全县范围内推进。“在传统小区人防、物防基础上,‘智安小区’通过应用先进的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和智能防范工具对小区进行有利于犯罪预防和打击的改造,并与数据分析、情报预警等软件平台系统化融合,实现对社会治安管理全要素的动态感知,使之成为低犯罪率、高安全感的‘可防卫空间’,成为群众家门口24小时无休的平安管家。”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依托智慧安防,已协助抓获各类逃犯、涉毒人员等63名,破获各类案件430余起,同时及时发出小区内预警信息,确保了小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魏哲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