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中国正成为全球航天产业发展主要力量

时间:2018-12-06

央广网北京12月6日消息(记者王晶)“未来五年,全球商业航天将保持持续增长;已形成全产业链的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势态良好,中国正成为全球航天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昨天(5日)于北京召开的第六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上,国际权威卫星市场咨询和分析机构发布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全球航天产业态势,研判卫星服务业的发展前景。

今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40年来,中国航天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探月工程不断突破,北斗导航工程进入了全球组网,遥感卫星走向业务化运行,通信卫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论坛上,欧洲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科姆表示,业内预计,未来10年内中国将发射微纳卫星1300余颗,中国微纳卫星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而当中国民营卫星、民营火箭开始吸引外媒的目光时,商业航天产业的未来也正在引发业内思考。

第六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12月5日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何星在会上致辞。(主办方供图)

  微小卫星研制成“香饽饽”

统计显示,去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3835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市场规模3085亿美元,成为航天领域经济贡献的主力军。

“两周前,我们刚刚发布《中国航天产业报告》。我认为中国航天产业发展非常快,科技创新和发射卫星数量、卫星行业生态系统发展迅猛。”另外,国际合作方面,欧洲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科姆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中国与很多国家宇航局有很多合作,国际化越来越快。与此同时,中国青年一代对航空航天产业的关注和潜力令人印象深刻。

近年来,中国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航天事业,中国商业航天近年来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业态多元、民营企业迭起,已构建起商业航天的全产业链,形成良好发展生态循环。

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何星表示:“传统航天企业、初创的新锐公司和紧抓市场机遇的资本方纷纷支持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几乎覆盖了卫星设计研制、火箭研制发射到卫星在轨运营及商业化应用的全产业链。”

此前,国内一家证券公司的研报预测,2020年全球航天产业市场总额将达到4850亿美元,中国市场包括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等将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巨大的市场,为国内的民营航天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低轨移动通信、遥感卫星星座、导航增强系统等商业航天重大工程的实施正在成为牵引产业发展的龙头,促进产业生态的不断完善。”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何星在会上说。

成立于1983年、客户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欧洲咨询公司在报告中指出,全球商业航天营业额2500亿美元,通信、导航、对地观测占比分别为60%、38%和2%。报告还预测卫星服务业未来走势的四大特征,分别是:航天技术与服务创新持续加速;机载宽带接入、自动驾驶、万物互联、万户融通等新业务模式层出不穷;新增私人与政府投资主体不断涌现;行业生态系统转型牵引未来发展。

  中国商业航天迎来爆发“前夜”

与国际上商业航天企业起步于2000年左右相比,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在时间上晚了很多年。2014年是公认为国内民营企业进入商业火箭的第一年,所有商用火箭民营企业都是在2014年后成立的。起步虽然较晚,但势头却很猛。

截至目前,国内涉足商业航天领域的民营企业已超过60家,数千亿元级的产业已临近“风口”,成为国内航天领域“国家队”的有力补充。

“未来,全球航天技术与服务的创新步伐仍将继续,新的商业模式将助推行业间的互联,将进一步推进航天行业生态系统的变革。”欧洲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科姆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在此背景下,中国商业航天将由目前专注国内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而在民营航天取得不断进步的同时,资本对民营航天也伸出了橄榄枝。

据此前媒体报道称,蓝箭航天于去年12月底,连续获得各2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和战略融资;零壹空间今年1月完成A+轮融资;灵动飞天、星途探索也陆续完成天使轮融资。不久前,星际荣耀也完成了A轮融资,使其近一年来累计获投已超6亿元……近些年,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而在这同时,政府也在积极试图营造适合国内商业航天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商业航天国际合作。

国家航天局国际合作司处长江辉告诉记者,这两年国家航天局一直在各个行业、领域调研我国商业航天所需要发展的政策环境。“从源头来讲,我们一直在酝酿关于商业航天指导原则,包括未来将准备出台关于与其他国家进行数据卫星合作的政策。”

当日,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还与欧洲咨询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资源,联手打造高端航天产业国际交流平台,助力商业航天蓬勃发展。

  • 上一篇:联合国秘书长敦促各方迈出落实《巴黎协定》第一步
  • 下一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2家社团违规涉企收费被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