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奋斗的中国人】金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人人彬彬有礼”

时间:2018-12-06

央广网记者专访孔子礼仪文化学校校长金徽。(央广网记者 李晓冉 摄)

央广网曲阜12月6日消息(记者张佳琪 李晓冉)“我梦想在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办一所文化学校,去教书育人。”从青年时期一个小小的“念头”,到2013年在座谈会上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工作成果,金徽用了17年的时间。而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上,金徽经历了太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苦楚。一开始这位扎根山东的校长,眼睛里总盯着礼仪教学,一心想着如何改变人们的外在。经历了创业挫折后,金徽开始把工作重心转向了人的内在,她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真正由内而外地改变一个人。于是金徽远走他乡考察了很多城市,把全国各地发展传统文化事业的经验教训带了回来。

如今的山东曲阜,已经在“人人彬彬有礼”城市之路昂首阔步了,而金徽又开始盘算着帮扶周围更多的市民,深层次地改变山东曲阜这座城市的文化面貌。

她在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我来自孔子的故里山东曲阜,我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穷途末路”时结缘传统文化

“上学的时候,曾读过一本叫做《接待礼仪》的书,一下子就着迷了。当时我想,如果人人都能按照礼仪规范去做,那么祖国的大国风范就会展示出来。”后来金徽选择了在礼仪教学领域继续求学,并萌生了办礼仪学校的念头。

“经过了大约5年的准备期,人脉、资金、时机终于都成熟了。”回想2002年,金徽第一次尝试办礼仪文化学校,那时的她自信满满,很多情景也都历历在目,“在山东济宁的一个商务楼租了整层,招聘了20多个员工,准备干一番大事业。”

“真正开始创办、运营一所学校的时候才知道有多艰难。”谈到创业初期,金徽总是意味深长地摇头,“那时我和员工都很积极地发广告、做宣传,本以为人们对礼仪学习的需求度很高,但是却很少有人来报名。当时人们普遍会选择学电脑、学烹饪、学缝纫、学美容……而礼仪,对大多数人来说太过遥远。”

为了尽快招收到学生、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营,金徽开始了四处奔走的“求人”之路。那是回想起来令她无比辛酸的一段日子,为了得到讲课的机会,她一次次地跑,一次次地“求”。难堪对当时的金徽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只要能给我讲礼仪课的机会,我就会毫不犹豫地抓住。从5块钱一节课,到8块钱、10块钱、30块钱、60块钱、80块钱、100块钱……这些我都不会错过。”

但是,微薄的收入依然无法承担起金徽的理想。“由于无法扭转亏损的局面,学校维持了不到两年,2004年被迫搬到了一个破旧廉价的‘新’地方。”在沉重的经济压力下,之后的工作变得越来越难以开展,学校又陆续辗转了多个工作地点。屋漏偏逢连夜雨,没有扎实的创新和营销队伍,身边的员工也对单位未来失去信心。最初20几个人组成的自信满满的“梦之队”,下降到了十几个人、四五个人,最后身边只留下了一个人,金徽的事业也跌到了谷底。

在“穷途末路”的几年里,金徽一直在寻找自己创业失败的根源。在朋友的推荐下,她开始接触并深入地学习传统文化,想要为自己的礼仪教育注入新思想。没有课程的时候,打开光盘听台湾老师蔡礼旭的《弟子规》成了那段时间金徽生活的重心,也引发了她潜心阅读经典的兴趣。金徽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易经》……“这些书对我的影响都非常大。那时才发现自己之前从没有认真地去学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学礼无以立”。从最初帮助人们塑造外在,金徽意识到塑造人的内在才是“治本之道”。这也激发了金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再次创业的决心。

金徽一直收藏着这本名为《接待礼仪》的书。(央广网记者 李晓冉 摄)

从礼仪学校走向传统文化学校

2008年年底,金徽“狠心”给自己刚出生四个月的孩子断了奶,开始了二次创业前的全国考察。“我不能再等了,那颗要办学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已经不能再等了。”北到赤峰,南到南宁,西到太原,东到上海,还包括到深圳、广州……金徽一路走过了很多地方,去了解其他人在传统文化事业上到底是怎么干、怎么弘扬的,金徽也一路充分地吸取同行创业者的经验教训。

金徽的成功离不开丈夫姬长文的支持。听完她考察之后的“宏伟蓝图”,丈夫毫不犹豫地决定全力资助,帮助她二次创业。这一次金徽将之前的学校更名为如今的“孔子礼仪文化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注入到创业的理念中,也由此正式开始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腾飞之路。

金徽再一次开始租教室、招员工、办学校。“最容易上手的成人礼仪培训继续作为主业运营,学校就这样一步步地运行起来了。”我们不断地进行课程研发,手把手地培训老师传统文化和礼仪知识,并利用周末的晚上开展培训。“我相信传统文化教育是可以办起来的。”

二次创业中,金徽的团队探索出了一条从幼儿园、小学等校园领域入手培训的新路子。“我的传统文化教学,弥补了孩子们在幼儿园、小学学习的不足,家长也渐渐体会到了传统文化课程给孩子带来的变化,因此愿意孩子在业余时间学习传统文化。”有很多孩子刚来到课堂时没有目标、不孝敬父母,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找到了方向,待人也彬彬有礼了。“看着孩子们都变得特别有礼貌,教学效果立竿见影,我很欣慰。”

几年间,金徽不断地在传统文化教育之路上进行多元化的创新。办夏令营、冬令营、全国各地宣讲、还设计了爱国主义课程,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金徽2014年累计授课316天、2015年289天、2016年300天、2017年294天。但对于金徽来说,忙碌的日子也是最幸福的。

传统文化教育的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金徽决心开拓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源于几个小孩子。

有一次,金徽的朋友们带着孩子来学校,金徽指着半身的孔子像,问“那个老爷爷是谁?”这几个八九岁的小孩子面面相觑,异口同声地说“不认识”,还有一个小孩拍了拍脑袋说“他是圣诞老爷爷”。当时的金徽听到之后很难过,“济宁是孔孟之乡、孔子的故乡,但是孩子们却不认识孔子。”那之后金徽便坚定了自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同时将礼仪学校的校名前加上“孔子”二字,致力于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孔子、了解儒家文化、学习儒家文化。

金徽在2015年4月还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金徽讲师团”。“我个人的力量还是太薄弱了。但是如果有100个、1000个像我这样的讲师,拧成一股绳,一起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力量就非常大了。”如今的讲师团,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82岁。到目前为止,参加金徽讲师团的人数已有近五千人,拿到金徽讲师团证的也超过了100人。“在我看来,传统文化讲师的培养和选拔必须精益求精,之后讲师们回到各自所在的城市,又可以更广泛地推动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而我未来的目标,是培养一万名传统文化讲师。”在金徽看来,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如今的曲阜,已经成为一座“彬彬有礼”的文化古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比原来高了很多,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人年,不论是行政领导、学校校长还是企业家,都有非常大的变化。”金徽谈到,我看到了更多的人走上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之路。“这中间产生的变化,让我觉得特别欣慰。”

  • 上一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2家社团违规涉企收费被处罚
  • 下一篇:新版铁路列车运行图明年1月5日起启用 将释放“一带一路”沿线铁路货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