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家里的水壶会有厚厚的一层水垢,隔两天就要清理一次,现在都没有了。水的口感比以前好了,不硬。”在河北滹沱河边,沿线居民杜晓娜向国是直通车讲述家中饮用水的变化。
杜晓娜日常饮用的,就是南水。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目前全面通水的是东线和中线,至12月12日,已经四周岁。
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已经累计调水222亿立方米。密云水库设计库容约为40亿立方米,这些年,调水工程相当于灌满了五个半密云水库。从一杯一盏到浩渺江河,从普通民众到沿线地区,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带来了什么?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水量
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带来了什么?最明显的一个答案,就是水。工程供水量持续快速增加,优化了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
数据显示,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191亿立方米,不间断供水1461天,累计向京津冀豫四省(市)供水179亿立方米,东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山东供水31亿立方米。
在这期间,东中线一期工程从建成通水到输水100亿立方米,历时近3年时间。而从100亿立方米到200亿立方米,仅用了一年的时间。
水量大不大,一个所有人都能进行衡量的指标,就是是否能看见水面。河北三条试点河段形成水面,就是其中示例。
自2018年9月,水利部、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工作,向河北省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三条重点试点河段实施补水。
河北省水利厅副巡视员丁辛戈表示:“试点方案明确第一阶段从9月份开始到11月底结束,通过大流量补水,使三条河段全部见水,形成一定水面,补水总量约5亿立方米。”
中线一期工程连续两年利用丹江口水库汛期弃水向受水区30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已累计补水8.65亿立方米。
生态
修复区域生态环境,优化水质也是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起到的实质作用。
“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通过限制地下水开采、直接补水、置换挤占的生态用水等措施,有效遏制了黄淮海平原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的趋势。”水利部南水北调司副司长袁其田表示。
北京、天津等6省市累计压减地下水开采量15.23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位明显回升。至2018年5月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与上年同期相比回升了0.91米。
天津市中心城区4个河道监测断面水质由补水前的Ⅲ类~Ⅳ类改善到Ⅱ类~Ⅲ类。河北省白洋淀监测断面入淀水质由补水前的劣Ⅴ类提升为Ⅱ类。
河南省郑州市补水河道基本消除了黑臭水体,安阳市安阳河、汤河水质由补水前的Ⅳ类、Ⅴ类水质提升为Ⅲ类水,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的肯定和认可。
杜晓娜表示:“以前河里没水,全是垃圾,近两年来水以后,夏天凉快,野鸭子也来了,老人和小孩都喜欢到附近玩。”滹沱河的变化,是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给水体生态带来改变的缩影。
发展
谈到发展,中国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不仅带来碧水,也有力支撑了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
“可以说,因为有了南水,我们这9家钢厂才得以在这里合并重组,生产才能顺利进行。”河北永洋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青表示。
河北永洋特钢产业园所在地位于地下水超采区边缘,地下水严禁取用。考虑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关停了地下水开采的7口井,申请铺设了一条专用供水管线,以南水作为生产水源。
工厂今年5月1日用上南水,负责人表示,由于南水水质好,工厂的水处理成本还降低了,一吨省下1块钱。
给沿线工业企业“解渴”,只是工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保障城市用水、支援农业灌溉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带给沿线的利好。
南水已成为京津冀豫鲁地区40余座大中型城市的主力水源,黄淮海平原地区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亿人。中线工程总受益人口5300余万人。东线工程总受益人口6600余万人,其中山东胶东半岛实现南水全覆盖。
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效益持续发挥。兴隆枢纽抬高蓄水位,为300余万亩农田提供了稳定的灌溉水源,水电站累计发电约11亿千瓦时。(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