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0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寒假接近尾声,记者调查发现,北京不少医院口腔门诊近期出现患儿“扎堆”就诊的情况,其中,“龋齿”为主要问题。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年-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0年将我国12岁儿童龋患率(%)控制在32%以内。北京市牙防办副主任、北京口腔医院预防科副主任刘敏1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控制儿童龋患率上升的趋势,除个人加强预防外,更需全社会的协同配合、共同参与。
2月18日上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诊室外,在此候诊的儿童和家长。(央广网记者 孙冰洁 摄)
近年儿童龋患率呈上升趋势
龋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虫牙,是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近日在北京口腔医院和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科门诊,记者注意到,上午7点半预约取号开放前,已有不少家长带孩子在此等候就诊。“上下牙都烂了洞”,一位候诊的家长告诉记者。
“寒假来口腔科的孩子确实比平时多,主要是平日时间比较少,所以会在寒暑假集中就诊,但近几年确实青少年的龋齿率有上升趋势,来就诊的孩子大多数都是龋齿。”刘敏告诉记者,作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龋齿、牙周病不仅影响咀嚼、发音等生理功能和美观,还与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全身疾病有密切关系。
从1983年开始,我国每10年左右开展一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2017年原国家卫计委公布的第四次调查结果显示,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而按照国家卫健委日前下发的“方案”,要在2020年将这一数字控制在32%以内。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已有部分省市提前达到了这一目标,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实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较早、适龄儿童全覆盖地区。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12岁儿童龋患率为18.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他指出,口腔健康不能仅看数字大小,更要注意近年来我国青少年龋齿率的上升趋势。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比十年前上升了7.8个百分点;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比十年前上升了5.8个百分点,从整体来看儿童龋患率明显上升。
刘敏分析,这主要因为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但很多人对牙齿健康并不重视,加上相应的保健与预防管理并没有跟上导致青少年龋患率上升。
成年人牙周病不容忽视
除了青少年龋齿率近年来不断上升外,成年人牙周健康状况亦不容乐观。
刘敏告诉记者,牙周炎是目前成年人最常见的口腔问题。“有些牙周病可能在小时候就有所体现,只不过属于疾病的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疼痛或不舒服,所以好多人都忽略了,时间久了就会爆发。”
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曾联合体育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印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健康口腔”,并取得一定成效。“口腔健康并不只是单纯的健康问题,也非一个或几个部门就能完成。”刘敏建议还应在此基础上推动全社会参与,推动健康口腔行动方案的实施。
据记者从国家卫健委了解,为提高当前国民的口腔健康水平,此次下发的“方案”不仅提出明确的目标,并细化到具体行动。国家卫健委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在全国推行生命早期1000天口腔健康服务。将口腔健康知识作为婚前体检、孕产妇健康管理和孕妇学校课程重点内容,发挥妇幼保健机构和口腔专业机构的协同作用,预防和减少乳牙龋病的发生。
同时还将开展“减糖”专项行动。在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向居民传授健康食品选择和健康烹任技巧,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者“无糖”的声称,提高消费者正确认读食品营养标签添加糖的能力。
此外,还将动态调整全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覆盖范围,鼓励地方政府将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作为民生工程,在有条件地区实现适龄儿童全覆盖。
从个人防护来看,刘敏建议日常刷牙时应尽量使用含氟牙膏、牙线等口腔保健用品,定期接受口腔健康检查、预防性口腔洁治、早期治疗等口腔疾病防治服务。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患者,相关机构还应推动提供龋病、牙周疾病和口腔黏膜疾病防治、义齿修复等服务。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建立监测评价机制。将口腔健康内容纳入现有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全国、互联互通的口腔健康监测网络,实现居民口腔健康基本状况和防治信息的定期更新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