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贵阳2月22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偏远、贫困地区的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国内一流专家的现场诊治,这在贵州黔东南台江县已成为现实。三年时间,通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医二院)的“组团式”对口帮扶,台江县人民医院完成了一场彻底的蜕变。从最初的日均门诊量200人次发展为如今日均门诊量600人次,转诊量也从原来的50%减少到目前的10%。
从“门可罗雀”到病人纷纷回流
2月21日上午,刚过完正月十五,台江县人民医院的门诊大厅内,就迎来了新一批前来就诊的患者。医院走廊内随处可见穿着民族服饰、前来问诊的患者,除了本县居民外,还有不少从邻近县乡赶来。
“这里有浙江的专家来,我们放心。”一位在门诊处取号的患者告诉记者。
而在现任台江县人民医院院长汪四花的记忆中,这副情景与她三年前初来医院时几乎有“天壤之别”。
2月21日,现任浙医二院台江分院院长的汪四花向记者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央广网记者孙冰洁 摄)
2016年4月,浙医二院与台江县人民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成立“浙医二院台江分院”;9月,被委派担任台江医院院长的汪四花从浙江前往台江县就职,那时她并不知道等待她的将是这样一副局面:医院门诊病人寥寥无几,常年负债导致入不敷出,医院一半以上医务人员没有行医资格证,院内硬件、技术落后,甚至连基本的消化科、肝胆内科诊治能力都不具备,只能处理感冒发烧类的小毛病……
“我当时带队到村寨走访,发现老百姓根本就不认这家医院,当时确实很失望,但一想来都来了,就得把事情做起来。”
靠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汪四花利用浙医二院提供的资源,靠着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先从“强制度、改流程”做起,新增和修订了60多项制度流程,大到病人收治、帮扶专家管理、执业资质考试、小到医护人员的穿着打扮、礼貌用语、如何停车等一一进行规范,事无巨细;与此同时,马不停蹄地加紧建设学科平台,当年6月,医院建立起远程会诊中心,8月组建泌尿外科和“母婴同室”病房;2017年5月,核磁共振室投入使用,7月配置好ICU;2018年,开展心血管介入,大幅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和抢救效率,同时搭建起EICU远程平台,实现了重症监护病房与浙医二院的时时联通,让重症病人能够无缝获得浙医二院的监管……
2月21日,台江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医生赵光懿向记者介绍核磁共振技术的开展情况。(央广网记者孙冰洁 摄)
为了解决医院人才不足的问题,浙医二院向台江医院分批次派驻专家,短则一到两周,长则两个月至5年,使院内常年保持8-12名帮扶专家在此支援;此外,还定期从台江医院选拔医疗、护理等骨干人员到浙医二院进修,现任放射科医生的赵光懿就是其中一员,得益于浙医二院的专家指导,在外出学习半年后,他迅速成长为医院青年医生中的骨干。
“早上我们刚刚诊断了一名脑卒中患者,现在已经送到内科接受规范的溶栓治疗。这在帮扶以前是不可能的,经过帮扶我们的设备有了,人员的技术也提高了很多,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大幅提高。”赵光懿向记者介绍。
“有大医院专家坐诊,我们很放心”
台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此前一直流传着“天下苗族第一县,不是停水就是停电”的说法。全县17万人口中,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6万,其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比20%以上。“老百姓穷,看不起病,台江县人民医院那时技术、人才都不行,病人宁肯坐三个小时的车去州府凯里,也不愿意到台江县医院。”台江县副县长曾武松告诉记者。
2月21日,台江县副县长曾武松向记者介绍台江县健康扶贫的相关情况。(台江县人民医院供图)
“以前只要生病就要往上级医院赶,很花钱,我们家人还要去照顾,现在可以在县医院住院治疗。不仅节省了很多的钱,我们照顾病人也方便了很多。”在泌尿外科病房,患者杨金发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就医体验。
今年1月,因为腰腿疼,杨金发被家人送往台江县医院就诊,在ICU住了三天后,又转到普通病房留院观察了将近一个月。记者21日上午在病房见到他时,其身体已无大碍,再过几天就准备出院。杨金发告诉记者,通过新农合报销,自己自费花了5000块。“现在看病方便多了,这里的医师和护士服务态度很好,技术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还有大医院来的专家坐诊,我们很放心。”
台江县卫健局局长徐朝阳告诉记者,在对口帮扶开展之前,台江县的转诊率达到50%,有一半以上患者外流,大量疾病看不了。而如今转诊率只有10%,大量患者回流,且不少是从州府凯里人民医院回流过来的。
汪四花介绍,目前在台江县人民医院,许多以前不能诊治的疾病现在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如产科可开展无痛分娩术,消化内科可实现无痛胃镜、肠镜的检查和胃肠息肉的镜下切除;骨科能独立完成髋关节置换;神经内科能独立完成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放射科通过磁共振可对脑部疾病、脊髓损伤、椎间盘突出等进一步明确诊断……“血管B超、心脏B超也能检查了。”细数这些变化,汪四花言谈中难掩欣慰之情。
除了提高县医院的诊疗水平外,据曾武松介绍,目前台江县还实行了从村卫生室到乡卫生院再到县医院的分级诊疗。此外,台江县人民医院还对乡镇卫生院进行帮扶,实现了远程会诊。“也就是说当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诊的时候,我们(医护人员)也可以通过视频系统来会诊一些病例,这样的话就大大节省了这个病人的开支。”曾武松说。
用“组团式帮扶”留下带不走的技术和人才
一系列措施的开展,使改变悄然发生。2018年上半年,台江县人民医院的门急诊病人量达65511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4%;转诊356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5%。
汪四花认为,台江县医院的一系列蜕变都离不开“组团式帮扶”这一理念。2016年4月至今,浙医二院共派驻了21批次共39名专家前往台江,帮扶专科涵盖管理、ICU、妇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等16个学科,每个帮扶专家根据专业特长和能力,担任科室执行主任或医院副院长,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担当管理职能,从医院到科室,形成”组团式管理团队“,共同推进医院政策、策略的实施。
还有两年,汪四花就要结束在台江县人民医院的帮扶期,但她坦言并不担心自己走后,造成医院的优质资源流失。“只要一个专业、一个专科有一个人能够传承浙大二院80%的技能,那已经是非常不得了。”汪四花颇为自信地告诉记者,通过“组团式帮扶”,现在院内大部分科室都具备“造血”能力,留下了带不走的人才和技术,即使她走了,理念和方法还会贯彻下去。
来台江县医院就职时,关于医院的明天,汪四花曾有一个五步走的设想:一年有起色;两年有一定成效;三年有明显成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四年有一定的辐射能力;五年成为区域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县级综合性医院。如今前三个目标已基本实现,她正在朝更远的目标努力。
(杨金发为患者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