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 题:新天路上格桑开――记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拉林铁路质检女工班”
新华社记者齐中熙
2019年2月12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崔欣已经收拾妥当,准备出发返回拉林铁路项目。望着还在熟睡的两岁多儿子,她鼻头泛酸。为了防止儿子哭闹,她只能趁着儿子睡醒前离开。
和崔欣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周萍、张玉娟和颜双燕。她们都是“中铁十一局集团桥梁有限公司拉林铁路质检女工班”的成员,刚刚荣获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荣誉。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12年后,川藏铁路建设的号角再次吹响,成千上万的建设者汇聚于雪域高原。
拉(萨)林(芝)铁路是川藏铁路起始段,全长433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中铁十一局集团桥梁有限公司承担铁路上近45万根轨枕的预制任务。轨枕的质量检测重担,就压在了质检班四位女工的身上。
2018年春节刚过,听说拉林铁路要成立轨枕质检班,她们几个一起去找公司负责人,报名要求上高原:“奋战新天路,我们女同志也要出一份力!”
带着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四姐妹远离家乡踏上高原。刚到施工现场,高原就给了她们一个“下马威”:呼吸不畅、胸闷气喘、头晕腿软……
然而,轨枕质量检测却一刻都马虎不得。一根2.5米长的轨枕,需要检测的点有70多个,近45万根轨枕,就是约3150万个检测点,每一个检测点都要眼看、手摸、卡尺量,任何一个瑕疵都不能放过。最精细的点误差要求控制在1.5毫米以内。
崔欣和张玉娟负责外观检测,颜双燕和周萍负责静载试验。为了保证每一根轨枕的质量,她们勤学苦练、潜心钻研。29岁的颜双燕是班组中年纪最小的,在检测过程中,要用遥控器操作5吨的吊车,把300公斤重的轨枕送到2米高的静载机上。初次看到这个“大家伙”,颜双燕心里有点犯怵。白天笔记做得密密麻麻,晚上还跟负责设备管理的丈夫问个不停。
第一次独立操作的时候,颜双燕手心直冒冷汗,小心翼翼地拨动操作按钮,直到轨枕稳稳落在静载机上,她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下。
平原上10分钟的路,在高原要走半小时。由于工期紧、任务重,她们常常加班到深夜。加上高原氧气少、气候恶劣,她们抵抗力也跟着减弱。为了防感冒,她们只能忍着尽量少洗澡。张玉娟到高原后,鼻子里经常出血,嗓子肿痛发不出声音。崔欣劝她请假去医院看看,她却说:“小毛病,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工作这么紧张,吃点药就好了”硬是挺了过来。
长久的磨砺,她们晒出了“高原红”,磨成了“铁砂掌”,练就了“火眼金睛”。2018年6月9日,拉林铁路首根轨枕生产下线,拉林铁路轨枕生产也正式步入正轨。她们爬上山头,看到一根根轨枕整齐划一铺设,一米米铁路向着天际延展,四姐妹相拥而泣。
从2018年6月9日第一根轨枕下线到去年底,拉林铁路项目已生产出129002根轨枕,出库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每一根轨枕,都镌刻了她们的艰辛和付出,大家都称赞她们是轨枕质量的“守护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