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下)
1整体把握我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并把它上升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九大报告还将“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纳入全党必须贯彻的党的基本方略。这一重大原则要求我们重视风险应对工作,不能等到风险演变为突发事件后再作反应,必须把防范风险的关口前移到风险初萌、甚至风险未萌阶段,“图之于未有”,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6年多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下,目前我国已经把防控风险工作重心前移到了加强风险管理,加大力度建设风险防控机制,将风险防控机制全面推向了突发事件酝酿之初的前期风险管理。当下,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的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总体进展顺利、运转良好、收效显著,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正在形成比较全面的风险防控机制,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提供了机制保障。但实事求是地说,距离建成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常言道,风起于青萍之末。只有在青萍之末着力,才能把将起之风遏阻消解。从这个朴素的科学认知原理上说,无论抓应急管理还是抓风险管理,都应该关口前移、溯源施治,把工作重心放到源头治理上,在风险欲起未起之时就将其化解,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一系列风险防控机制并保持其正常运行、发挥作用。
2深刻认识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国风险防控机制运转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四个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党员干部忧患意识的思想底线、居安思危的主观防线尚不牢靠。这是决定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和有效运行的思想基础。思想基础牢靠,风险防控机制就容易反应灵敏、运行有效,也能快速健全完善;如果不够牢靠,即使风险防控机制再完备也难以发挥作用。从当前形势看,有些身处发展一线的机构和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受追求显绩的影响,重视改革发展成绩,而对风险防控不够重视、有所忽视甚至藐视风险,有的领导干部风险意识淡薄,麻痹大意,对风险充耳不闻、熟视无睹,甚至讳疾忌医、养痈遗患。这些情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是风险防控机制在专业化、科学化上存在不足。风险管理、风险治理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满足当前风险治理要求,必须提供能够覆盖所有风险领域的科学理论指导。然而,目前的风险管理学科、风险治理理论还很不全面,既有的学科成果和科学理论更多偏重于金融、投资、保险和财务,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全面治理视野下的风险防控需要。这使风险防控机制从设计到建设运行各环节难以达到全覆盖要求,存在体系上的疏漏、效能上的欠缺,在科学性、健全性、完善性和有效性上缺乏专业支撑,存在先天不足。
三是在协调配合方面还不完善。风险是系统的、相互关联且易相互引爆和加剧的。相应地,风险防控机制在理论上也应是系统的、彼此联动的,需要协调协作和合力施治。由于在思想基础和学理支撑上存在不足,风险防控机制在设立和运行上无法确保机制之间相互协调的关系和综合施治时相互协作的关系顺畅运行。有时受限于各自为战的传统体制与习性影响,机制之间反而发生相互摩擦、相互抑制和相互抵消。
四是缺乏刚性制度保障和硬平台、硬抓手作支撑。在一些重要经济领域和社会治理领域中,风险防控机制从建设到运行都有较严格的制度规定和法制约束,也有相应的信息平台和科技手段做治理工作的具体抓手。但在此之外的广大领域里,相应的风险防控机制缺乏必要的制度化强力保障,也没有必要的硬平台硬抓手做支撑,存在明显弱化、虚化的情况。比如,风险防控失之于虚浮散漫、软弱无力、低能低效等情况,甚至存在将风险治理、特别是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仅停留在会议、文件、培训、口头、口号或文字游戏上。究其原因,既有思想认识和主管重视程度不到位的问题,也有缺乏必要的投入和行动的问题;既有缺乏充分法治精神、不能用法治思维来开展机制建设的问题,也有现代科技条件和信息化手段引入机制建设不够的问题。
这些问题使得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和运行从制度设计到建设、实施,达不到科学健全、严肃规范、权威有力和行之有效的客观需要,无法保证风险防控的目标要求得到坚决有力、严格高效和常态化的落实。
3扎实推进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时不我待。依据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可在五个方面着力。
第一,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夯实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运行的前提基础。应当把它确立为党委、政府落实主体责任的一项具体工作,确保做实做好。具体而言,各级党委政府自觉着力提高和强化忧患意识,推动各部门普遍形成浓厚牢固、体现到日常细节上的风险意识,让每个干部时刻绷紧风险意识这根弦,使之对工作时刻保持高度的风险敏锐性、洞察力和预见力,对风险看在前、想在前、防在前,促进形成既牢固又敏锐的心理机制,筑牢应对风险的思想底线和主观防线。
第二,凸显系统思维和科学精神,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加强风险防控机制的专业化、科学化建设。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以系统思维和科学精神突破原有认识,准确把握风险防控机制的多层次、多种类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深刻理解其系统性、全面性,增强全域风险防控理念、风险治理理念,建立风险管理科学理论体系,为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和风险治理提供科学指导和专业支撑。全面审度现有风险防控机制,扫除风险治理的所有盲区,围绕空白领域、薄弱环节及时建立健全相关机制,确保各方面形成健全的风险治理体系和风险防控机制。
第三,按科学原理和方法论,正确把握处理风险防控机制的协调配合关系。针对不同层面、种类风险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需要进行严谨专业的科学设计和精细建设。既要按照风险管理科学的专业理论,充分强调和把握住具体机制的针对性、专适性,建设高度专业化、个性化的风险防控机制;也要按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注意挖掘、把握各机制间的相互联系,兼顾对接兼容、相互协调,在相辅相成性、形成综合成效上下功夫,把这些要求体现到风险防控机制的单独和综合设计建设中,科学认识和有效处理机制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强化法治思维,推动构建覆盖全层级的全方位风险治理实体、信息化平台,明确法治措施,加强制度刚性。要强化法治思维,着力构建覆盖中央到乡镇的全方位风险治理实体体系并以法律制度加以固定,全面建立实行一套关口前移、事先施治、高度法治的风险治理制度,为风险治理的有效运行和目标实现提供硬保证。针对风险治理过程中易发的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治理不实、随意及空转等现象,出台针对性法制措施,大力增强制度刚性。基于现代科技条件,推动建立高度信息化法治化、能确保风险防控机制发挥高效强力作用的硬平台和硬抓手,形成一个高度协调统一和严密灵敏的风险治理体系。
第五,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关键作用,认真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把其转化为更加积极主动、坚实有力的具体行动,看在前、防在前,以更高的政治觉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科学理论水平来抓实抓细抓好这项工作,以卓越的风险防控能力和治理成效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邱霈恩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