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大连2月26日消息(记者张四清 贾铁生)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辽东湾盗猎百只斑海豹幼崽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月11日,大连警方接到举报,在大连瓦房店市老虎屯镇一处废弃养殖场大棚房内及附近查获100头斑海豹幼崽。这些幼崽被发现时,71头为活体,29头已死亡。斑海豹是世界性海洋物种,也是唯一能在我国海域繁殖的鳍足类动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截至目前的最新数字是有61头斑海豹幼崽存活,在大连市得到初步安置。大连市计划在3到5月份组织获救斑海豹放生活动,让它们回归大海。大连警方昨天(25日)下午发布消息说,截止到目前,已经有10名犯罪嫌疑人落网。另外两名犯罪嫌疑人翟允涛、王龙民仍在逃,大连警方已向社会发布悬赏通告,凡提供有价值线索直接抓获上述犯罪嫌疑人的,每抓获1名奖励人民币5万元。
关于这一案件,舆论还有不少质疑:盗猎为何成功,监管是否缺位?昨天(25日)下午,大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非法猎捕贩卖斑海豹幼崽案件及救助工作的最新进展,并接受央广记者采访,回答了社会关切的问题。
据介绍,大连市于1992年设立了斑海豹市级自然保护区,并于1997年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主管部门保护区管理局每年冬季都会联合属地政府渔业、公安、边防等部门开展港口巡查、渔船监管、海上巡护等工作,严厉打击非法偷捕斑海豹的行为。然而当地渔民为了利益,偷捕斑海豹的非法行为仍无法有效杜绝。
是不是监管过程存在哪些问题?大连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帅章表示:“这是一个偶发的刑事案件,因为这次案件的作案手段有很大的隐蔽性。但是我们一直在不间断监管,强化监管措施。这次事件发生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联合属地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织密织牢这个网。我们也要采取一些措施,引入公众的监督措施。我们正在研究要加大有奖举报的力度,让大家多举报,‘多一只眼睛’帮助我们监督,把保护工作做得更扎实。”
一方面是监管部门在巡查监管,另一方面是不法分子仍在见缝插针。缝隙究竟在哪里?监管的难点又在哪里?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韩家波认为,斑海豹的繁殖区域并不在保护区监管范围内,给斑海豹的保护增加了难度。这个保护区本身有不完整性,因为最重要的区域是它的物种繁殖区域,因为属于地域的关系,大连的斑海豹繁殖区域在辽东湾北部的结冰区,在工作中就会遇到以下问题:第一,保护区不含它的繁殖区,对重要栖息地的保护是有问题的;第二,因为在冰区,所有的巡视工作包括资源调查工作,都有一定的难度。
韩家波建议,针对目前斑海豹繁殖区不在保护区内的问题,可以考虑增加视频监控系统来加大巡查和保护,目前这条路还有一定距离。
有媒体质疑,大连斑海豹保护区从1992年成立至今经历多次规划调整,部分区域划归到非保护区,而使得部分斑海豹被排除在保护范围外,范围缩减后物种保护受到影响。王帅章解释说,保护区的规划调整是大连市根据科研机构的检测结果以及斑海豹回游繁殖的实际情况,进行的一次合理优化行为。保护区的核心保护面积在调规过程中,不但没有减少而且得到了增加,由原来的2784.9平方公里增加到了2796.9平方公里。经过这几年的保护,斑海豹种群的数量也由保护区成立之初的不足一千头发展到目前的两千多头,种群发展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针对斑海豹贩卖给水族馆等地的黑色利益链条问题,大连市公安局副局长王韦表示,对该案件的每个环节都会依法查清楚,将涉及到的违法犯罪人员绳之以法。这起案件的主要犯罪嫌疑人组织渔民非法猎捕斑海豹的幼崽,经驯养驯化后,贩卖给水族馆进行表演从中牟取非法利益。案件的整个环节包括前期组织渔民非法猎捕,到运输、临时非法饲养一直到最后出售环节,凡是环节中涉及到的违法犯罪人员,一定会按照法律绳之以法。
近年来,辽东湾盗猎斑海豹行为并非个案,但发生如此大规模盗猎斑海豹幼崽行为实数罕见。斑海豹被盗事件多次发生责任究竟在谁?为何没有查处水族馆等地斑海豹的来源?有关这起事件,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