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8日消息(记者刘飞)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2019年松材线虫病疫区名单。这是继去年1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修订《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后,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治、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又一举措。
松材线虫病是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具危险性、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在我国,松材线虫病于1982年首次在南京中山陵发现,虽然得到全力防治,但30多年来,全国因松材线虫病损失的松树累计仍达数十亿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服务价值损失上千亿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数据显示,目前,该病害在我国18个省588个县级行政区发生面积974万亩,呈现向西、向北快速扩散态势,最西端达四川省凉山州,最北端已在辽宁北部多个县区,并已入侵多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重点生态区。同时,疫情发生区域突破了传统理论提出的年均气温10摄氏度以上的适生界线,传播媒介也发现了云杉花墨天牛等新种类,危害对象由过去的马尾松、黑松扩大到红松、落叶松等松树种类,疫情直接威胁我国近9亿亩松林资源安全。经专家研究分析,我国所有区域都是松材线虫病的适生区,所有松树种类都有可能感染松材线虫病,如不采取得力措施,森林资源损失将不可估量。专家分析认为,造成松材线虫病疫情严重扩散危害的主要原因是,疫木清除不到位、疫木源头监管不严、疫木流失严重。现有的松材线虫病县级疫区中,有80%以上是因带疫松木及其制品流入引发的疫情。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司长赵良平说,我国高度重视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 2002年就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的通知》。2014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中,将松材线虫列为国家级重大有害生物,并强调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各地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疫情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多年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采取了以加强防治责任落实、强化疫区疫木管理、加大疫情除治力度、提高疫情监测水平、严格检疫执法等为重点的一系列防治措施,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针对当前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去年1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2010年出台的《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和2014年出台的《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重新进行修订,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防治思路:以疫木清理为核心、以疫木源头管理为根本,实施更加科学、严格、管用的防治措施,遏制松材线虫病快速扩散危害的严峻态势。
赵良平说,这一防治新思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规定了更加严格管用的疫区和疫点管理措施。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必须划定为疫区,发生乡镇必须划定为疫点;实行疫情防治限期除治制度,对新发疫情及孤立疫点、区位重要和扩散风险大的疫点提出了明确的除治时限要求。二是提出了更加严格管用的疫木清理措施。松材线虫病疫区的松科植物只能进行除治性采伐,采伐以择伐为主,原则上不进行皆伐;疫木除治必须采取先封后伐措施,在冬春媒介昆虫非羽化期内集中进行,实行全过程现场监管。三是确定了更加严格管用的疫木处置措施。除治性采伐的疫木必须在山场就地粉碎(削片)或烧毁,采取烧毁方式处置疫木的,还必须全过程摄像并存档;严禁采取套袋熏蒸措施处理疫木;疫木经粉碎(削片)后可在本地区进行利用,禁止跨省级行政区进行利用,禁止山场除治疫木加工板材。四是选定了更加科学管用的山场疫情防治措施。全面实施以清理病死树为核心的综合防治措施,将媒介昆虫药剂防治、诱捕器诱杀、立式诱木引诱、打孔注药、天敌防治作为辅助措施,并提出了严格的适用范围。
赵良平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落实松材线虫病防治的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林业主管部门的部门责任、森防机构的技术责任,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纳入林长制责任体系。着力抓实疫情监测普查,将县级林业局局长作为疫情监测第一责任人,将调查和报告松树枯死情况列入护林员的职责,将松树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作为监测重点,构建以护林员监测为基础的地面网格化监测平台。着力强化疫区和疫木管理,严格疫区划定、撤销制度,落实疫情防治限期除治制度。严格疫木山场就地粉碎(削片)或烧毁措施,强化疫木源头管理,严防疫木运出疫区。严格疫区松科植物进行除治性采伐,原则上不进行皆伐。加大检疫执法力度,启动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强化电缆盘、光缆盘、木质包装材料等松木及其制品的检疫检查,完善全国林业植物检疫管理信息平台,构建全过程可追溯的检疫监管信息体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采伐、运输、加工、经营和使用疫木行为。加强疫情科学除治,全面实施以清理病死、枯死、濒死松树为核心措施,以媒介昆虫药剂防治等为辅助措施的综合防治路线,科学合理地选用媒介昆虫防治方法。加强联防联治,推进部门协作联防,落实部门防治责任。加强科学研究,攻克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难关,研究推广科学管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