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科协组正在进行小组讨论。(央广网记者 王启慧摄)
央广网北京3月5日消息(记者 张琼文)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3月4日,在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对报告中的新提法“建言资政”感触良多。对新方式“移动履职”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从“建言献策”到“建言资政” 工作要更扎实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谈到“建言资政”时说,“我理解的‘资’有两层含义,一个是资助,另一个是资深。通过政协委员的工作,双向发力, 凝聚共识,对国家政治的发展有资助的作用。同时,政协委员很多都是专业人士,各方面的资深专家,可以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做建议,保证政策的连续性。”
不久前亮相首场“委员通道”的全国政协委员,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小组讨论会上点赞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他说:“汪洋主席的报告非常精彩,尤其是对政协的定位,坚持人民政协是专门协商机构,这一点我想是非常明确的。我们既不是决策机构,也不是立法机构,我们是专门的协商机构。所以我们提交的提案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不要让自己的履职报告太空。”
3月4日,科协组正在进行小组讨论,全国政协委员认真做笔记。(央广网记者 王启慧摄)
“移动履职”形式创新 平台有待升级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郭为民专门谈到“移动履职”的话题,这是政协工作的一个创新点。有委员表示,互联网新媒体使履职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障碍,不像以前只有开会大家才能讨论,现在随时可以就一些重要的议题开展讨论,而且它还增强了委员们的责任感和参与感。但同时,这个移动平台也需要迭代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研究员蔡晓红表示:“‘移动履职’平台非常好,但目前我觉得是比较初级的。平台对委员提交资料的硬件条件和操作方式都有要求,我们经常出差,有些硬件条件是无法保障的。我希望这个平台能够尽快完善,毕竟这是趋势,也可以来听听我们委员的心声,促进这个平台更好的为委员们服务。”
在科协小组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们还就追踪提案效果、基础科学研究、“双周协商讨论会”等关心的话题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