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一”背后的千年大计(望海楼)
■ 正 楷
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概括出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的“四个一”。
具体而言,这“四个一”是: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
这“四个一”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其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纵深和现实考量?
“四个一”背后,有千年大计。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曾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衰落。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就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多年来,中国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从目前情况看,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习近平总书记以“关乎民族未来”的高度看待生态文明建设。他明确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如果现在不抓紧,将来解决起来难度会更高、代价会更大、后果会更重。
“四个一”背后,有人民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天然包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执政党的使命所在。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四个一”背后,有坚定行动。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四个一”背后,有领袖目光。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他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中共十八大以来,他分别就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事件以及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出指示、批示,要求严肃查处,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确保绿水青山常在、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
生态文明建设,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当前,总体上看,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应该牢牢把握“四个一”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指导意义,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行,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筑牢根基。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