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全国人大代表杨元庆:以一流质量标准为基础 将“中国制造”打造成品质和信誉的代名词

时间:2019-03-07

央广网北京3月7日消息(记者 高艺宁)“当下,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发生巨变,制造业在全球迎来大洗牌,发展中国家在和我们争夺中低端的制造业,发达国家也纷纷出台保护和激励政策,引导高端制造业回流。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被双向挤压的局面,存在外流的风险。” 针对当前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带来了一份关于“大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接受记者采访。

3月6日,杨元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制造业现在存在智能化水平不高、质量标准体系仍未与国际接轨、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本土品牌等问题。“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加快推进制造业全价值链环节的智能化改造、完善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品牌,成为中国制造的有力支撑。”

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重点是加快智能化转型

“在智能化水平方面,和世界制造强国相比,我国制造业还存在较明显的差距。”杨元庆告诉记者,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已经踏上了低成本产品到高端产品的升级之路。然而,由于体量巨大,中国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差别显著,大部分地区的制造业仍处于机械化向数字化、自动化迈进的阶段,智能化程度不高。

根据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的《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17)》显示,中国在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指数中综合排名第6位,和英国、韩国等国家同处第二梯队,属于智能制造的“先进型”国家,与处于第一梯队的美国、日本、德国等“引领型”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作为制造大国,中国制造业质量水平近年来虽有明显进步,但总体水平不高,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与全球制造业强国相比,产品质量整体上差距较大,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等均有差距。”杨元庆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质量标准方面,部分行业的技术标准水平低、适用性差,产品标准、检测方法落后;监督监管方面,质量监督监管体系不够完善,机制尚不健全,监督监管的覆盖面和技术手段不强,这些都是中国制造业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是要加快推进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杨元庆表示,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的主攻方向,也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和核心内容,是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

加速制造业全价值链环节智能化改造

如何实现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杨元庆认为,要加快推进制造业全价值链环节的智能化改造,包括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等企业全价值链的环节,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效率红利。同时,要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打破市场垄断,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与执法力度,摒弃山寨文化,鼓励自主创新,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40年,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杨元庆告诉记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创新主体向外申请量在2017年增长了15%,说明中国企业在不断布局海外知识产权,用知识产权助力企业竞争。

“面对全球化的开放竞争市场,知识产权将在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杨元庆说,展望未来,中国将逐步从知识产权大国发展成为知识产权强国。“我们应继续坚持‘价值驱动,以终为始’的战略思想,让知识产权在推动公司业务发展过程中持续发挥关键作用。”

“在智能化转型中,还应发挥大企业的引领作用,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杨元庆建议,具有数字化转型经验的大企业,应建立服务平台,提升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垂直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助力大中小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制造业质量的根本提升,还需从政府监管、市场环境、企业主体、文化建设等多层面、多维度入手。”杨元庆提出,要加快制定和实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制造业质量标准;加强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检测的实验室建设;要建立健全质量监管责任体系,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管理格局。

将“中国制造”打造成品质和信誉的代名词

纵观全球,制造强国均有大量的世界级的本土品牌作为支撑,美国制造业长盛不衰,有以波音、苹果、IBM为代表的产品风行世界;“德国制造”依靠奔驰、宝马、奥迪等多个汽车品牌的支撑在国际社会拥有极高的知名度;日本制造业崛起之时,有索尼、松下等品牌誉满全球。

“相较之下,一些中国品牌虽然已经接近或迈入世界一流阵营,但总体上数量还不多,与中国经济总量全球第二、制造业总量全球第一的大国身份不相称,自主品牌建设也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对此,杨元庆认为,要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品牌,成为中国制造的有力支撑。

杨元庆建议,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市场、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积极性的基础上,着力补齐自主品牌发展短板,积极营造有利于品牌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形成培育壮大自主品牌的合力。另一方面,应鼓励更多国内企业走出去,不能只在国内市场上,而是要到全球更广阔的市场上面去竞争。让一批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有力支撑。

“在一流的质量标准和严格的质量监管之上,将‘中国制造’打造成为品质和信誉的代名词,让其与‘德国制造’和‘瑞士制造’一样,成为代表一个国家整体制造水平的品牌,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杨元庆说。

  • 上一篇: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 下一篇: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建议制定健康法 保障健康中国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