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东:“偏题”“怪题”有助于考察学生综合素质
实习生 孙山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各大高校2017年自主招生的报名工作已结束,高三学子也已进入备考冲刺阶段。高校自主招生在过去14年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下一步改进的方向在哪里?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卢晓东。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自主招生在高校人才选拔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卢晓东:我个人曾有幸参加了自主招生的一线工作,也曾与我们研究组一起对北京大学2005级到2009级的1.2万多名学生进行了大数据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因为享受了大幅降分优惠,在大学里的表现可能并不太好。我们对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和通过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成绩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的学生反而在大学学习上的表现更为优秀:大部分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的成绩在各个年级、各个专业都处于前15%,处在后15%的人非常少。特别值得强调的是,2008和2009两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录取的生源非常多,对后期的GPA(平均成绩点数――编者注)统计发现,没有一个自主招生的学生成绩处在后15%,这是非常令人惊奇的结果。所以我认为,自主招生与高考相结合,非常有利于高等学校录取到更加优秀的学生。
中国青年报:总有人抱怨自主招生会出现一些“偏题”“怪题”,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卢晓东:自主招生题目中的一些 “偏题”“怪题”,其本质是不同于高考试题趋同思维倾向的发散性思维试题,其实更有助于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在中学广泛阅读,形成审辩性的思考习惯。比如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曾出过“《西游记》中有多少个妖怪”的试题,比如清华自主招生中出过的以“孙行者”为上联对对联等,都是很优秀的发散性思维题目,这样的考题确实曾经选拔出了许多优秀人才。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自主招生对高中生的学习和成长有什么影响?
卢晓东:自主招生考试运行初期,对中学生学习的影响比较大,学生通常通过高校招生简章、历年考题、课外培训等来了解高校的招生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不过近几年对中学生学习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了。特别是在自主招生名额收紧、自主招生考试时间改到高考以后进行之后,高中生一般还是把更多时间投入到了准备高考中,学生、家长还是更看重高考了。如果只将高考作为大学录取唯一标准,会使得中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学习目标都变得很单一,导致人才的知识结构、思维特征都不够丰富。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自主招生在教育的公平性上表现如何?
卢晓东: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城乡公平和性别公平上。
从城乡公平的角度看,自主招生中城市生源录取得非常多,2005~2009年自主招生生源中具有农村户籍的平均比例仅有5.4%。既往数据表明,自主招生在城乡公平方面与统一高考没有形成良好互补。城市户籍的学生和属地生源都录取得太多,加大了公平性的缺失。这是前期自主招生探索中所忽略的关键一点。
在性别公平方面,目前一些大的综合院校在性别比例上比较平衡。但一些师范院校、外语院校男女比例存在严重失衡,比如北京两所著名师范院校女生比例都达到或超过了70%。这对于构建性别平衡、性别公平的校园文化不利,也不利于未来的中小学师资培养。所以师范院校和外语院校应该通过自主招生大力促进性别公平,例如在自主招生中大幅度地倾向男生。只有在自主招生中对男生大幅度倾斜,才能与统一高考配合,促成整体生源中男女生的平衡。
中国青年报:那么,城乡生源不平衡问题如何解决?
卢晓东:如果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将城市生源和农村生源安排在同一个考场、采用相同试题同台竞争,那么对农村生源非常不利。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最近都采取了积极措施,实行分开生源测评,例如北京大学推出了“筑梦计划”,专门招农村优秀学生。其实全国有很多农业大学、林业大学,农学和林学专业非常需要学生具有农业、林业切身经历和感受,这些大学在自主招生中可以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大比例或者全部录取农村生源考生,促进城乡公平。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自主招生接下来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
卢晓东:首先,自主招生考试应该恢复在高考前进行。自主招生和高考所考察的内容和重点不一样。高考注重考察基础知识学习的精准性,而自主招生考察的不只是智力,还包括非智力因素等综合能力,更加看重日常阅读、思考和积累。如果自主招生在高考后进行,考生只能将更多精力集中在高考上,无暇顾及其他。
其次,要增加自主招生的名额。自主招生生源比例小,对学生生源结构的影响也比较小,就不可能对整个中学教育产生有益、有效的影响。
第三,高职和三本院校的录取从某种角度看对公平的影响较小,可以大幅度扩大自主招生比例,争取录取更多对专业、对学校有兴趣的学生,这对提高教育质量能起到积极作用。
第四,超级中学考生已经可以在高考中取得优秀成绩,因此高校、特别是“北清”需要主动减少自主招生对超级中学的投放指标,更加关注普通中学,给予普通中学学生更多自主招生的机会,促进公平。这是“超级大学”、或者说“一流大学”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最后,要精心设计和加强自主招生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北京大学在自主招生中采取了师生双方盲抽签的方式,整个招生过程中纪委也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这是过去自主招生成功的重要制度基础。权力、财富等因素可能影响到自主招生过程的公正,因此高校需要建立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的体制。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和严格执行,都会使自主招生工作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