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速递)助力非遗传承 人大代表呼吁设立手工刺绣研究院所
中新网北京3月14日电 (记者 钟旖)手工刺绣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工艺,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时代发展,部分手工刺绣工艺在发展中遇到不少难题。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荣玉民族服装厂苗家刺绣技术员李绍玉14日在北京呼吁,希望有关部门建立国家级传统手工刺绣专门研究(院)所,推动非遗传承发展。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荣玉民族服装厂苗家刺绣技术员李绍玉。受访者供图李绍玉是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彭水苗绣”代表性传承人,七八岁便开始学习刺绣。年轻时,李绍玉外出务工,在工作中识得了“掌握一门技艺”的重要性。2006年,她返乡创业,拾起苗家刺绣手艺。李绍玉负责把关技术,其爱人负责管理,俩人在家乡培养出不少绣娘的同时,“彭水苗绣”品牌也逐渐被业内熟知。
“在重庆,除了彭水苗绣之外,酉阳苗绣、万州三峡绣、巫溪大宁河刺绣,都是山城非遗文化的名片。”李绍玉介绍,经调查研究,她发现业内人士普遍形成一个共识:期盼有关部门牵头建立传统手工刺绣研究(院)所,并对传统手艺的传承与发展做专题研究,多方面、多形式化地将刺绣运作过程、刺绣工具、刺绣历史等进行对外展示,不断紧跟时代潮流,丰富刺绣的展示方式和内容。
李绍玉还提到,当前刺绣市场存在行业环境不够完善、技术人员短缺等问题。为此,她提出两点建议。一方面,她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关注和完善刺绣行业,加强对刺绣市场的监管,避免仿制刺绣、质量低劣刺绣、粗制滥造刺绣在市场上流通;及时纠正刺绣市场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确保手工产品的质量,进而促进传统手工刺绣良性发展。
另一方面,针对当前传统手工刺绣人员青黄不接现象,李绍玉建议相关部门将刺绣传统手工艺纳入教育体系。在高校内开设传统手工刺绣专业课,加强年轻人对这一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年轻人的学习兴趣,培养传统手工刺绣人才。
图为李绍玉在“彭水苗绣”培训班上指导学员。受访者供图李绍玉告诉记者,结合工作实践表明,非遗传统技艺可助力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以其公司为例,2018年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彭水苗绣”非遗扶贫培训,培训了46名学员,其中建卡贫困户26名。培训结束后,学员全部掌握了刺绣基础技能,35名学员与公司签订了长期劳务合同,月收入均在1800元以上。
针对非遗技艺参与扶贫,李绍玉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非遗技艺扶贫项目库;建立非遗技艺扶贫金融服务体系;同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部门联动,根据群众需求,重点对建卡贫困户、留守妇女、残疾人等群体,举办不同形式的技能培训、宣传推广、营销服务,确保脱贫不返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