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两会观察)把握“三组关系” 中国政协锚定发展新方位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电 题:把握“三组关系” 中国政协锚定发展新方位
作者 夏守智
全体会议、小组会议、界别协商会议、“委员通道”……经过10天密集日程安排,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13日圆满落幕。从大政方针到民生实惠,2100余位政协委员履行参政议政职责,为国家发展建诤言出良策。
随着大会落幕,外界可以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所作常委会工作报告和闭幕会讲话中,发现中国政协锚定发展新方位的“密码”。
汪洋指出,做好今年政协工作,必须讲政治、顾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时”和“势”的变化,增强“难”和“忧”的意识,把握“稳”的要义、强化“进”的措施。
可见,“时”与“势”、“难”与“忧”、“稳”与“进”,是未来一段时间政协工作必须把握的“三组关系”。
3月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图为委员们走出会场。中新社记者 张娅子 摄“时”和“势”
在中国哲学传统中,向来注重把握“时”“势”之变,主张审时度势、应势而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观大势”。他曾指出,“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项事业展现出生机和活力,此为“时”。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此为“势”。
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政协如何应时顺势更好发挥大团结大联合优势,广受关注。
谈2019年工作任务时,汪洋提出,“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人民政协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崇尚团结、增进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共创复兴大业。”
他还要求,政协为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贡献智慧和力量。积极开展高层互访,创新公共外交、人文交流机制。
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全国政协委员赖明、吴为山、潘建伟、霍启刚、石红谈新时代政协履职。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难”和“忧”
“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当前,中国国家建设面临各项任务和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百年目标,关乎每位中国人切身利益。2018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但仍有贫困人口1600余万。
怎样啃下“硬骨头”,让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是项艰巨任务。政协须有“忧患”意识。
去年,6位政协副主席分别带队分赴6省区34个贫困县实地调研。政协委员针对精准扶贫提出提案200多件,内容涉及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和扶贫搬迁等多方面。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汪洋在报告中着重就此做出部署。大会期间,无论小组会议还是大会发言,均有委员针对精准扶贫提出意见建议。
闭幕会上,汪洋指出,“努力使建言资政更加建之有方、言之有理、资之有效”,“政协没有名誉委员,只有责任委员,所有委员都要尽职尽责,用心用力”。
过去一年,政协把质量导向鲜明树立起来,推动政协工作从注重“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
3月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工商联界别委员举行小组会,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图为全国政协委员李汉宇举手发言。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稳”和“进”
慎始敬终,行稳致远。“稳”的要义为何?报告指出,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把推动政协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作为新使命;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政协工作的中心环节。
通民心,道民意;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政协 力筑牢稳固“地基”,建起履职“高楼”。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汪洋强调,要崇尚创新、勇于创新,加强协商民主建设,推动政协协商民主制度程序和运行方式的完善。
今年政协大会开界别协商会议的先河,49个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单位负责人分别参与界别协商会议和委员小组讨论,就领域内热点议题展开沟通交流。有评论人士认为,这是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一次积极探索。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政协也将迎来七十华诞,历史正期待人民政协新作为,书写中国民主政治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