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拍摄:陈兆国
央广网北京3月15日消息(记者张佳琪)“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亲眼目睹了新中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今年70岁的河北京安集团董事长魏志民生于1949年,从2003年第一次成为人大代表开始,他已经走过了17载的履职之路。
1994年,魏志民下海经商,和几个朋友一起凑钱创业,立志开辟一条以养殖业为主的个体户新路。筚路蓝缕,创业道路一走就是二十余年,终于获得了年轻时自己“想都不敢想”的巨大成功。
2019年的全国两会,作为河北省代表团中最年长的全国人大代表,魏志民在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我非常荣幸,同时也觉得责任重大。接下来会继续坚持做好履职工作。”
央广网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衡水京安集团董事长魏志民。(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从“一穷二白”到“事业有成”
“记得那是1970年,我从师范高中毕业,开始在农村务农,做起了屠户的工作,扎根农村一直到1978年。”回想70年代,魏志民刚刚步入社会,很多苦与乐他都历历在目。“1978年,我从普通农民成为了乡里供销社的副主任,终于不用再‘杀猪’了。从那以后一直工作到1982年,又成为了家乡河北省南坪县食品公司的副总经理。”
辗转了多家单位,魏志民依然没有离开养殖业这个行当。“当时三十多岁,正是闯荡的年纪,同时也积攒了很多养殖业的经验。”
1994年12月,一个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养猪场建了起来,魏志民任厂长。这也是他第一次尝试下海经商,“从前养殖业被称为‘一把刀’,只能食品公司屠宰,个人则不许。1992年放开以后,我注意到国外先进的规模化养殖技术,而咱中国当时还比较落后。于是我下决心开始建猪场,开展自己的规模化养殖。”
“创业最初是几个兄弟一起,但是大伙却非常‘不给力’。”魏志民谈到当时的处境,眉头紧锁。大伙一看创业有风险、会赔钱,渐渐地没了心气。而且大家都是第一次经营,没有前车之鉴,最后这拨人就都退出了。“好在当时厂子规模小,投资不高,只有几百头猪。”最后只剩自己支撑的厂子,在魏志民东拼西凑借钱筹款后,总算没有倒下。“当时的我,又怎么能想到会有如今几十亿的产值。”
转眼到了1996年,魏志民一步一步苦心经营的厂子终于迎来了转机。“河北省当时有一个科技招标项目叫商品收猪,鼓励规模化养殖。”在当时的利好政策下,魏志民中了标,拿下了与河北农业大学共同合作的机会,也正是这次合作,让他吸纳了许多来自河北农大的专业科技人员。也正是从那时候起,魏志民的厂子走出低谷,开始了腾飞之路。
魏志民坦言,“作为一个民营企业,首先要知道自己是怎么长大的。从1994年建厂,到现在产值达到30多亿,靠的是党的思想引领,社会的大力支持以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并不是我个人努力的结果。”
全国人大代表、衡水京安集团董事长魏志民。(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履职尽责关注点始终未离开农村
17年来,魏志民履职的关注点始终聚焦着农村问题。
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提高种植养殖产品质量,从农村土地流转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这些年他所提到的建议中大多数与农村有密切联系。“我每年至少要到农村基层调研四、五十次,虽然我住在城里,但是生在农村,我对农村的事、百姓的事特别关注,我对农村有特殊的感情。”
今年两会上,魏志民带来的议案依然关注农村――推广老人饭堂,破解居家养老难问题。魏志民在他的议案中提到,“老年人的身体不如从前,居住地和粮油市场的距离问题使老年人在采购食品过程中受到限制,许多老人子女也都有自己的事业,不能陪伴身边……这些主客观条件,使农村的老人们难以享受到高质量的饭食服务。”
“各级党委、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当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和规章制度。”魏志民建议,应当引入公益慈善、志愿服务资源等,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方式,让老人饭堂“保本微利”,并做到自我造血以及可持续发展,保障饭堂的长期运行。另外,办食堂、办伙食历来不容易,需要选好人,用好人,把“老人饭堂”当作民心工程来抓,还要抓出成效,使“老人饭堂”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
“成果源于诚信 一切皆有可能”
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魏志民有着自己的成功守则。“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必须承担风险、应对风险,在我看来需要摆正‘五大关系’。第一摆正国和家之间的关系,第二摆正社会和自己的关系,第三要摆正政治和金钱之间的关系,第四摆正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第五摆正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
魏志民也会经常建议同样在创业中的民营企业家,“认准了就要努力走下去,不要后悔。中途才想到有风险,想退出,这个思想是不到位的。”对于魏志民来说,创业之路上自己从来都是一步一步往前走。“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很正常。”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也充满矛盾。我们要认识矛盾,理解矛盾,化解矛盾,铲除矛盾,不要激化矛盾。”企业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魏志民凭借自己多年的经营经历,总结了四句话:存在即是合理,胜出必有所长,成果源于诚信,一切皆有可能。在他看来,诚信才是立业之本。
而对于青年人的培养,魏志民也有着自己的见地。“北宋年间的教育家胡瑷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魏志民看来,在教育和学习中,人们可以探索未知的世界,追问生命的本身;对国家来说,教育是孕育国家栋梁的摇篮,民族腾飞的希望。
“年轻人从小就需要学习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年轻人在进入社会以后,在大的问题上,需要把握基本原则不能动摇;在细节问题上,要自力更生,不求他人。遇到问题,该出手了就出手,该回头了要回头,这也是对年轻一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