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时间:2019-03-20

【思想汇】

作者;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王炳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两个大计”的重要论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教育在新时代重要地位的新概括新定位,是党的教育思想的新认识新发展。

江西省鄱阳县,一层层油菜花传递着春天的气息,乡村小学学生快乐地奔跑在上学途中。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蓝图。“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一项关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的重大战略工程。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教育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力资本的决定性因素。教育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国家劳动力知识存量的多少、国民素质的高低、人力资本的构成状况,也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部分。也就是说,教育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各种专门人才,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性、潜在性和综合性因素。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

大国的崛起往往与其发达的教育体系密切相关。德国在19世纪后期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得益于发达的教育体系。早在18世纪德国就颁布法令,规定儿童必须到学校接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课以罚金。到19世纪末,统一的德国已经实现初等教育的普及。从1851年到1900年50年中,德国在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方面取得200多项重大成果,远远超出英、法两国之和,成为当时世界科技中心。当今美国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也离不开一流教育的支撑。今天,美国拥有全世界85%的最好大学,雄踞世界之首。美国卡内基小组的研究表明,美国经济实力有50%是从它的教育制度获得的。可见,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能够大大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教育对国家富强的重要作用是无数先进人士不断探索得出的共同认识。近代以来,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些先进人士提出“教育救国论”,旨在通过振兴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人才,开启民智,以自强求富、挽救国运。20世纪初,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黄炎培积极倡导职业教育,指出“方今吾国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无过于生计。根本解决,唯有沟通教育与职业。此为救国家救社会唯一的方法。”诚然,“教育救国论”有其局限性,但教育对近代救国图强使命的完成发挥了重大作用。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党的十九大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战略,这是我们党总结历史和现实作出的重大战略。当前,我国正从“富起来”向“强起来”跨越。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赶上和超过世界强国,必须依靠一流的人才,而一流的人才培养最终要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

教育关系国计民生,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教育是走中国道路的基础工程。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不是自动生成的,需要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增强道路自信。学生时期是世界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世界观养成十分重要。只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教育是弘扬中国精神的主要渠道。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昌盛为条件,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国精神的主要渠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发挥教育的文化延续和发展功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

教育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根本方式。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教育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承载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只有教育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广大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最大限度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19日 13版)

  • 上一篇:为时代画像 为时代立传 为时代明德
  • 下一篇:任常伦:战斗英雄 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