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6日消息(记者刘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列为2019年要抓好的七项重点工作任务之首,并作出了全面部署。
昨天(25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展开讨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发言称,要从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来努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有哪些发展趋势?如何应对劳动力市场可能面临的转变?
近期,美国发布《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德国推出《国家工业战略2030》,日本提出《综合创新战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指出,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和兴起,新兴技术群体的密集突破,产业跨界融合日益明显,制造模式和企业的形态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发展的趋势,智能制造成为发展的方向。他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从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努力:“对于中国的制造业而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向创新驱动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转变,我们还有一些差距。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要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机制,支持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跨越从实验室产品到产业化之间的‘死亡之谷’。”
苗圩还提出,要在加快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努力,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加快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和服务的方向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的接续和转换。苗圩说,要避免陷入一个误区,不能把“新动能”简单地理解为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实际上,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也是新动能。在中国的制造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超过了80%,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空间。
苗圩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条件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劳动力为例,中国是人口大国,从2012年起,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总量开始下降,劳动力成本也在持续上升。苗圩表示,中国制造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已经逐渐削弱,必须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而对于劳动力市场所可能面临的转变,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提出,这也对许多在工厂从事非技术岗位的进城务工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胜任新的岗位要求。他说:“他们将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一个能让他们胜任新工作的培训计划。这些项目应由政府运营,因为这是有成本的,而由于人才可能会被其他公司挖走,只靠企业是无法承担这项任务的。”
除了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加快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外,苗圩还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要营造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版营商环境报告当中,中国的全球排名从2017年的第78位跃升到2018年的第46位,提升了32个位次,首次进入了前50名。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期待:“我们需要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展望未来,中国需要更加开放,开放的数字市场、金融市场。全球性的竞争能够给智能制造更多、更好。因为全球化在这里,竞争是全球性的。”
工信部部长苗圩认为,关键是要深化改革,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来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开放合作,通过打造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来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全面地放开一般制造业,全面推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制度,为各类企业平等的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华投资和开展业务。以汽车产业为例,2018年我们制定了汽车产业扩大开放的时间表,进一步降低了进口整车的关税。今年1月,美国特斯拉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上海工厂正式动工,成为中国进一步扩大汽车开放的首批直接受益者。”苗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