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日的国之昌盛、民之安乐,离不开无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那一座座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墓碑,镌刻着无畏的铮铮誓言;而更多深藏于历史长河中的无名英雄,更值得后人铭记与怀念。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捐躯。目前,全国有名可考、并收入各级《烈士英名录》的仅有193万人,不到牺牲烈士的十分之一。为了帮烈士回家,许多人一直在努力。又到一年清明时,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坐标下,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
央广网平遥4月3日消息(记者车丽 李楠)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山西省平遥县朱坑乡丰盛村,坐落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上。尽管快到清明,后山的果树还没有发芽,风有些大。贾狗心、贾林香夫妇又走了几公里的崎岖山路,来为那座石头垒砌、没有任何标记的“烈士墓”清理杂草。从1945年至今,贾家三代人一直默默地守护着这座墓, 73年风雨无阻。
贾林香说:“耽误了啥也不能误了给烈士上坟扫墓,再忙也要来。要是不来的话也对不起这位烈士为咱们打天下,没有其他人给他烧点纸钱祭奠祭奠他,再说不来的话我也对不住我的老人。我们两口子告诉我家儿子,以后我们俩走不动了,你们要来。他们说,不怕,放心吧,肯定来。”
央广记者车丽采访守墓人贾林香,两人在扫墓途中(央广记者 李楠 摄)
已经六十岁的老汉贾狗心说,为烈士守墓,是父亲留下的遗愿。1945年7月,距离抗日战争胜利仅剩一个月,王震将军率领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同日伪军作战路过丰盛村,父亲贾金昌负责为八路军带路、分配食宿。两位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被安葬在村子的后山上,贾家便从此成了守墓人。漫长的岁月中,烈士早已变成了亲人。
贾狗心说:“为咱们后人打天下牺牲了,没有留下姓名,跟我父亲、爷爷、老爷爷一样看待,因为他们已经是你的亲人了。从记事开始,我父亲就带上我就去给烈士扫墓了。找到他的家人,能回他的老家,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央广记者车丽采访守墓人贾狗心,一家三代为烈士守墓(央广记者 李楠 摄)
为了让烈士回家,他们四处奔走
帮埋骨异乡的烈士回家,随着老贾夫妇一天天老去,这愿望在他们心中越来越强烈。2014年,贾林香偶然看到一篇题为《王震将军在黄仓坡底村》的文章,她所在的丰盛村原名就是“坡底村”,而牺牲的烈士据传也所属王震将军部队。于是,贾林香辗转找到这篇文章的作者王京利,这是一位出身军旅家庭,喜欢研究八路军历史的65岁老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委托,王京利并没有推脱。
王京利表示:“2014年开始我就给试着找,村里有个很好的老汉贾福海,今年84岁了,他陪着我在村里寻遍了比他老的老人,有90多岁的,当时都没有线索。”
央广记者车丽采访为烈士寻找亲人的王京利(央广记者 李楠 摄)
随后的日子里,他四处奔走:找过平遥县民政部门,到中国文学馆查资料并几经周折找到民政部优抚安置局,后又南下武汉,拜访平遥籍老干部,但都没有找到他想要的答案。找寻一度陷入僵局。
央广记者车丽采访山西省平遥县丰盛村村民、老党员贾福海(央广记者 李楠 摄)
几年后,终于在走访到丰盛村村民郭秀林时,王京利的眼前看到了一线希望。
“1944年12月上旬八路军三五九旅主力一部5000余人,在司令员王震和政治委员王守道的带领下,从延安出发,延山西挺进华南,执行中共中央湘、鄂、赣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的任务。是日,南下部队驻扎在平遥黄仓坡底一带。还有两位烈士埋葬在坡底……”
作为教师的郭秀林,曾组织学生为烈士扫墓,并整理村志,将参战老民兵的讲述记录成册。
郭秀林说:“埋葬后他们见过墓地前插着烈士的牌子,一个姓‘邹’、一个姓‘桂’。后来牌子没有了,人们也就遗忘了烈士的名字。我记下来就是希望把这段历史传下去。”
央广记者车丽采访丰盛村村志作者郭秀林(央广记者 李楠 摄)
郭秀林口中姓“桂”的烈士,是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桂干生,1950年已经找到了家人。于是王京利又找到了桂干生烈士的儿子。
王京利告诉记者:“他说自己小时候看过一个资料,在几页纸上写的,材料是当时给他父亲开追悼会的人的谈话记录,这里面提到了邹开胜。我就有个很大的疑问,那会不会在坡底村的烈士就是邹开胜呢?”
烈士家人五年后才收到他牺牲的消息
根据河北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档案室文件记载,邹开胜烈士当时被炮弹弹片打穿腹部,没有卫生员、又无法止血,他就自己把掉出来的小肠塞回去,用搪瓷缸子堵住伤口,继续跟着部队前进,当晚就牺牲在了坡底村。
邹开胜牺牲时只有29岁,女儿尚未出生。邹开胜烈士的外孙女张女士说,整整五年之后,家人才收到他牺牲的消息。“他牺牲的时候是1945年,直到50年代初,他牺牲的消息才告诉家里,送来一个‘光荣牌’。之前他的妈妈一直觉得儿子还在,一直在等,每天坐在村口的树下等儿子回来,每天都哭,哭的眼睛都瞎了。”
而直到18年后,邹开胜的女儿才从母亲和继父口中得知生父的信息。张女士告诉记者:“我外公牺牲前最后一句话就是‘一定把孩子养大’,这个话战友转告了我外婆,我外婆跟我姥爷讲了,他们俩商量好把我妈妈很好地呵护着长大,等她18岁再告诉她。”
张女士说,全家一直在寻找外公的遗骨。1980年,听说河北邯郸有一批烈士遗骨,邹开胜的女儿赶紧赶过去,一个一个墓碑寻找,但是没有。2006年又找到记述邹开胜经历的文章,可遗骨依然不见着落。“我妈妈就说,哎,‘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我们家几十年就一直是这个状态。”
73年后,烈士遗骨终于踏上返乡之路
2018年11月12日,DNA比对结果确认,贾家三代人守护的烈士遗骨,正是家人找了几十年的邹开胜烈士。已经73岁的邹开胜女儿看到这个结果,止不住地流泪,一滴滴掉在鉴定书上。
生命被定格在29岁的邹开胜烈士终于即将踏上返乡之路。今年清明过后,烈士遗骨将回到到祖籍湖北省红安县,长眠于烈士陵园之中。贾林香说,烈士忠骨返乡后,她要把墓地原址种上苍松翠柏。
贾林香:每次走到这的时候,心里就挺难过的。因为心里一直有个疙瘩,找不到他的家。
记者:现在这个疙瘩终于解开了。
贾林香:对!去年11月结果一出来,就觉得心里没事了。为他高兴!可能也到了他回家的时候了。多少年来,他终于能回去,能团圆了。
贾林香带领央广记者车丽来到邹开胜墓地(央广记者 李楠 摄)
69岁的王京利如今已是两鬓斑白,却依然精神矍铄。为了让无名烈士回家,他已经走过100多个村庄。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平遥的另一个无名烈士墓。
王京利:在咱们村埋葬,侯郭村有3个烈士墓,对吧?
老人:对呀,对!在庙的旁边。
王京利:其中有一个从财主家拿了一口棺材,有这回事么?
老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