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0日消息(记者肖源)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中国之声关注了发生在江苏南通多家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积压问题。记者搜索发现,此前多地也曾发生过类似的情况,看起来,这并不是个案化的事例。在多地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在医疗废物的处置上还存在一些机制性的障碍,导致作为危险废物管理的医疗废物的合法有效处置频频遭遇“梗阻”。
这一段时间以来,江苏省南通市多家医疗机构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医疗废物积压状况。据南通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本月1日,全市累计积压医疗废物180吨。经过近一周的应急处置,目前还有40吨的积压库存。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环境管理处处长陈昊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说,目前,南通全市的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是有富余的。之所以会出现积压,根子上在于目前的处置单位没有形成,或者说无法形成一条龙的处置流程。
陈昊表示:“我们采用的主要还是高温蒸煮和微波消毒,但是高温蒸煮和微波消毒能对医疗废物进行灭菌杀毒,实现无害化,但是不能实现减量化,处理后的医疗废物的废渣从管理上面还是危险废物,送给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处理之后,可以在处理环节进行危险废物的豁免。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处置单位,医疗废物的处置单位采用的这种工艺其实是‘两头在外’,也就是说它前端是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后端要依托生活垃圾的焚烧单位,在整个环节里没有出现一条龙的全过程处置。”
也就是说,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处置能力,受限于生活垃圾焚烧企业的焚烧能力。
事实上,这并不是南通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所独有的困境。一位业内人士坦言,目前对于医疗废物的处置,主要有焚烧和非焚烧两种,由于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品,因而焚烧处理是主流。负责杭州十三个区县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工作的大地维康公司客户部负责人胡绍红说,目前“两头在外”基本上是行业内处置单位的共同困扰。他表示:“生活垃圾焚烧厂的处置规模和能力,确实会限制这种。生活垃圾每天每年都在增长,但是焚烧厂规模也是有限的。我们这里每年也会隔一段时间有生活垃圾焚烧场说,我这边处理生活垃圾都来不及了,你们晚一点运过来,停个一两天或者一个礼拜。”
明知受制于人,医疗废物处置单位为何没有考虑自建焚烧厂?胡绍红说,这基本上办不到。即便政府协调批准新建,选址就是一大难关。“比如说在某个小区或者你们家附近两三公里、五公里之外建个垃圾焚烧厂,你选了这个地方,肯定有那个地方的老百姓会过来反对。但是你只能在自己的城市里将其处理掉,所以都有矛盾。”他说。
央广记者在多地调查中了解到,目前,不少医院对医疗废物的处置都很有意见。
河北某医院工作人员说:“焚化也好,填埋也好,处理医疗固废都是有成本的,场地也有局限。比如,如果要医院自己处理每天产生的全部医疗固废,就好比‘花了钱,天天走钢丝’,因为医疗固废的产生数量是不可控的,总不能因为怕产生医疗废物,就不给病人治疗了。医院只能做到基本的数量监控,所以批量处理这些固体医疗垃圾,我们只能外包给指定的环保处理公司。”
浙江某三甲医院负责人说:“比如不能够及时把我们产生的医疗垃圾转运走,化学性的医疗垃圾需要存储到一定的量才能够转运。我们叫他来转运,他不一定能来。现在的医疗废物收费确实越来越贵,以前是2块5,今年刚刚又涨到了3块3,开支又多了。”
青岛某医院负责人说:“总体来讲,就是运输的矛盾,厂家比较少,面又比较大,不堪重负。”
作为专门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来说,也有一堆困难。胡绍红说,事实上,医疗废物处置行业属于支出大、收益小的行业,对于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来说,要想在严格依法处理和保证盈利之间找到平衡有点难。他指出:“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必须每两天要去收一下。大的医院是每天要去的,小的诊所、门诊部每两天一定要去一趟。不管大小、远近,一个门诊部、一个诊所都要去。像我们从杭州过去,到最远的地方有200多公里,一两天一趟,还是得去,不管有没有东西,我们的收集和运输成本大大提高。”
医疗废物的处置,关系重大。一位环保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表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向规模要效益,激发各主体的积极性,是可选择的路径之一。他表示:“医疗废物处理涉及到病人,也涉及到众多的医疗机构,它的环境风险性还是非常大的。这种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还是要上规模,同时尽量地让大型的国有公司或者上市公司来做这一块,因为这些单位的社会责任感会更强,它不完全是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可能会更多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同时作为地方政府,也要加大对医疗废物资质单位的政策支持,包括用地、税收方面的一些扶持政策,让他们更好地、安全地来处理医疗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