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9日消息(记者 刘一荻)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电影也迎来了70年的关键历史节点。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历史性的609亿元,电影荧幕数量超过6万块,中国电影市场向世界展示了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中国电影70年来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中国如何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光影七十年 奋进新时代”主题论坛上,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电影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国家的进步和发展,看到时代的进步与变迁,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中国电影人的青春记忆。”
中国电影70年,五代导演纷纷登台
每个时期都有几部电影承载着中国人的回忆。张宏表示,“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虽然国土满目沧桑,但人民的精神空前的高涨,中国电影艺术之桥由此诞生,充满了中国50年代特有的蓬勃面貌。”随后上映的《大闹天宫》《小兵张嘎》等电影无不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怀。
进入70年代,电影《小花》震动了中国影坛。随后出现了一系列影片创新了中国电影的创作面貌。随着改革开放,电影工作者也像雨后春笋般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以谢晋为代表的第三代导演开创了中国电影的新风格,在国内国际广受好评。
此外,以吴天明、谢飞为代表的第四代导演,创作了细腻而富有诗意的《城南旧事》等影片。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创作了《霸王别姬》《红高粱》《孩子王》等影片,以强烈的探索精神去表现了纷繁复杂的历史和现实。
随着中国电影的不断发展,第六代导演以及此后的新生代导演,表达了对历史、社会、人生的多角度透视,呈现了多样的电影形态和美学风格。张宏认为,在一代又一代中国电影人的努力下,中国电影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并迅速向世界展示出中国电影独特的电影魅力和文化内涵。
记者从论坛现场了解到一组数据:全国电影的总票房从2012年的170亿,发展到2018年的609亿,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和世界电影生产大国。2012年,中国银幕数达到1万块,2018年超过6万块,稳居世界首位。
70年,中国电影在探索中前行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教授吴冠平认为,中国电影70年的发展,就是释放活力的过程。“最早期中国电影模仿和学习国外影片,也正因如此,中国电影的类型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到人民电影时期,提出了电影工业的概念。而电影工业究竟是什么样的状态?新时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摸索。我们确实做了一些事情,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聂伟看来,中国电影影视和青年人的关系尤其重要,青春也是很多中国电影展示的主要内容,包含着不同时代中国人对电影的理解。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更多的少年快速成长起来,“1950年以来,青年人的青春可以被称之为青春之歌。80年代叫青春万岁和青春记忆。90年代则被称之为青春无悔。到了新世纪,头几年对青年人的描述是非常‘奇怪’的,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带有怀旧内伤的心理。”
聂伟认为,中国的电影市场分为两个部分:影视市场和电影市场。“比我们年龄大一些的,牢牢的掌握着影视市场的摇控器。而年轻人控制着电影购票的APP。”目前,电影市场已由年轻人主宰,他们希望这些电影里能够反映他们,希望能够看到一个奋斗的、有理想的,通过自己努力来改变自己生活的角色。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山对此表示赞同,他同时提出:“中国电影,必须是世界电影。”中国电影应当像好莱坞、宝莱坞一样,打开世界市场、和世界接轨,这样对中国电影才有真正的触动。
《201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公布了年度“批评家选择”十部优秀电影:《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无名之辈》、《影》、《无双》、《邪不压正》、《江湖儿女》、《阿拉姜色》、《爆裂无声》、《找到你》。记者了解到,这十部影片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的111名委员共同推选,并从导演、表演、美术、摄影、声音、动画电影创作及海外影响力等各个角度,对2018年度中国电影作出了整体的评价。
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 中国应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在日前举行的“天坛奖”评委媒体见面会上,评委会主席、美国导演罗伯・明可夫讲到,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其举办地――北京,这座中国电影的核心城市之一。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陈名杰也表示,目前,北京正着力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之都,这个过程中政府如何更好地发挥统筹作用,更好地为市场提供服务,更好地为市场发展提供良好环境?那么今年初,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了“金十条”,促进影视业发展的十条意见,为中国电影从电影大国向强国迈进,贡献了北京力量。
“我们看到,我们的文艺片,我们的一些主流电影,我们的一些农村题材电影,少数民族电影,戏曲电影,儿童电影,目前在市场上处于弱势状态。”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推进中国电影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电影的出产,就能有效对接自己的目标观众群体,“那么中国电影的发展,才是更加健康和更加可持续的。”
目前,众多高新科技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陈山认为,现如今的中国电影人迎来了一个更好的时代。人工智能、互联网、短视频、电影工业等等技术层出不穷,“全世界都在一个平台上,这就给中国电影人提供了很大的创新空间,我们应该有更大的空间来考虑。”在饶曙光看来,科技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电影的结构,“互联网电影会进一步发展,有相当部分的观众被网络分流,可能对观影将产生很大冲击。中国电影如何实现与互联网的融合与发展,将更大程度的考验我们的智慧和应变能力。”
如何用国际通行的语言和世界最先进的电影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则是中国电影人应当着重思考的问题。饶曙光对此坦言,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出路还应当将重心放在创新上,“坚持中国电影的优秀传统,通过创新来实现守正,通过创新来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开创更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