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14日消息(记者刘会民 刘乐)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向世界阐述中国文明观,为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之际,让我们来共同聆听习近平主席阐述的中国文明观。2019-5-14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历史性访问并发表重要演讲,站在世界和谐和人类进步的高度,提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主张。
习近平: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这次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提出,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中国自己的文明观在全球范围引起强烈共鸣。
习近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在文明问题上,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
习近平: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此后,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内涵不断丰富,影响与日俱增。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要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习近平:“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习近平: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2018年6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阐述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呼吁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指出了一条人类文明和谐共生之路。
习近平: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建设文明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4月26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习近平:我们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领域人文合作,加强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
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亚洲拥有全世界超六成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是众多文明、民族的汇聚交融之地。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指出,亚洲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并提出了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倡议。
习近平:中方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让亚洲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让地区发展合作更加活力四射。
明天(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在北京召开。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本次大会将传承弘扬亚洲和世界各国璀璨辉煌的文明成果,搭建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平台,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习近平: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