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 中建岛
采访者 | 李悦、彭洪霞、肖炬鹏
营长范期宏:“欧逸超!”
欧逸超:“到!”
范期宏:“你是中建岛第20190020号天涯哨兵,你的枪号是001137。”
欧逸超:“是!”
我在西沙守天涯
新兵欧逸超(央广记者 彭洪霞 摄)
欧逸超和4名战友是今年刚上岛的新兵,根据中建岛的传统,每年新兵上岛时,全体守岛官兵要举行入营仪式,欢迎他们加入中建岛守备队这个大家庭。在蹲点调研的第5天,我有幸见证了这一年一次的隆重场面。
老班长邱华:“我是第2006002号天涯哨兵,今天我将钢枪授予你,希望你履行好使命,完成好守岛任务。”
欧逸超:“是!”
中建岛守备队通信班长四级军士长邱华
小岛升旗仪式(央广记者 彭洪霞 摄)
升国旗、奏唱国歌之后是授枪仪式,岛上的老兵们整齐列队依次为新战士授枪。营教导员刘长文说,从此刻起,这些新兵就是一名中建人,要将守岛铸疆的责任扛上肩头。
刘长文:“新兵来到中建岛,通过这种仪式的隆重感,可以让官兵们体会到一种精神的传承和情感的升华,扎根在这儿。”
新兵欧逸超接过前辈的枪(央广记者 彭洪霞 摄)
1982年8月11日,为表彰中建岛守备队官兵长期扎根艰苦海岛,出色完成各项守岛任务,中央军委授予中建岛守备队“爱国爱岛天涯哨兵”荣誉称号。从那时起,“爱国爱岛 乐守天涯”,就成了一代代中建官兵扎根海岛、卫国戍边的精神传承。
心中有忠诚种子戈壁也是生根沃土
登上中建岛官兵宿舍楼的最高层,可以俯看整个小岛的全貌。从窗子里望去,白沙滩上有两面用海马草种植的巨幅旗帜格外夺目,那是一面党旗和一面国旗。四级军士长郭丹阳亲身经历了整个种植过程。
海马草种植而成的“祖国万岁”(央广记者 彭洪霞 摄)
海马草(央广记者 彭洪霞 摄)
郭丹阳说:“作为一名军人,我们戍边,远离家人、远离祖国大陆,你就要找到这么一样东西来寄托你心里的思国、思家的感情,种国旗这个说明我们一心向往祖国。”
远离祖国大陆,远离家乡,40多年来,守岛官兵们把对祖国的忠诚化成爱岛建岛的实际行动。中建岛首批官兵花了几天时间,种植了800多棵树苗,可是后来只有巫瑞孔的那棵“独苗”活了下来。他开玩笑说,种树的过程比媳妇儿“十月怀胎”生孩子还要艰难。
巫瑞孔说:“因为那里没有黄土,又没有淡水,台风又大,又高温,40度、50度,非常难种。它没有发芽之前就意味着没有生根,我很小心,宁愿自己少用一点水,我每天都要去给它浇两次水,后来终于看它发芽了,生根了,我心里很开心啊,我说终于给我种活了。890棵树全部都死掉了,就唯一我种活了。”
如今,这棵历经40多年风吹雨打的“中建第一树”,粗壮挺拔、枝繁叶茂,已经成为中建岛的地标。它就像一代代守岛官兵一样,深深扎根在白沙滩上。
中建岛上存活的第一棵树(央广记者 彭洪霞 摄)
邱华:“种椰子树啊,你要先撒上土,然后再撒点盐……”
在岛上蹲点采访时,正好遇到今年上岛的5名新战士在种树。他们在白沙滩上,一人种下了一棵树。教导员刘长文说,每年新兵上岛时都要种“扎根树”。
教导员说:“第一个是为了绿化我们的岛礁,体现我们官兵自家自建,爱岛如家的一种精神。再一个呢,我们让官兵种上扎根树,其实也是寓意让官兵把心留在中建,自觉地投身我们中建岛的各项建设,到现在它就成为一种传统了。”
在一代代守岛官兵的不懈努力下,现在的中建岛,已经种活椰子树489棵,抗风桐1423棵,木麻黄5336棵。官兵们已经把这片昔日“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南海戈壁”,建设成了绿树成荫的海上家园。
昔日荒岛变绿洲(央广记者 彭洪霞 摄)
与沙共舞 乐守海岛
记者:“哟,现在用手一摸还这么烫啊,有五十多度吧……”
夏日的白沙滩,地表温度高达五六十度,即便是站着不动,也是大汗淋漓。可是,官兵们的训练却从未停止过。吃过晚饭,夕阳映红海面,营区里再次响起了集合的哨音。
军事训练(央广记者 彭洪霞 摄)
营长范期宏:“科目,夜间20公里强化训练。目的……”
在沙滩上行军不比平坦的马路,我深一脚浅一脚行进得很是艰难,但官兵们背着10斤重的装具却健步如飞。
五公里急行军后,官兵们短暂休整。营长范期宏告诉我,在中建岛一直传承着这样一句话“上岛就是上阵地,守岛就是守前线”,中建白沙滩不仅是守岛官兵辛勤建设的家园,更是天涯哨兵的练兵场。
出水蛟龙
范期宏说:“我们这个训练,主要是培养大家连续作战的作风,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特别是我们新同志刚分过来,经过前期的训练,通过今天晚上的拉练,检验一下他们是否能够真正适应我们中建炎热气候和高温条件下的连续作战的作风。”
匕首操
队伍再次出发,欧逸超一直走在新兵班最前头,军装已经彻底湿透。20公里长途拉练,这是他参加的第一次。
欧逸超表示:“对我来说是一种考验吧,首先是对体能素质的考验,同时也是对毅力的考验。我们岛环境特殊,大部分由白沙覆盖,如果不经常进行这种训练,我们是无法适应环境进行岛礁作战,完成好守岛任务的。”
前扑训练(央广记者 彭洪霞 摄)
在我蹲点采访过程中,很少有官兵说起“守岛艰苦”,讲得最多的是“乐守天涯”。有一次,在小岛上过集体生日,遇到台风天没有补给上岛,大家就在黑板上画一块蛋糕、几根蜡烛,战友们围在一起唱生日歌,一人分上一碗长寿面。老班长邱华说,那是他最难忘的一次生日会。
央广记者彭洪霞采访守岛官兵
邱华说:“这个情景让我感觉到,中建岛这个集体是很有情,很团结的一个单位。氛围特别好,像家的感觉。”
邱华还说,今年他40岁,是他来西沙守岛的第20个年头,也是他三级军士长任期的最后一年。在他心中,中建岛早就成了他的家,如果有可能他愿意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守卫中建,守着家。
邱华:“我还是很愿意留在西沙,做一名扎根中建的守岛人,我很自豪。”
守岛官兵在防波堤上巡逻(央广记者 彭洪霞 摄)
谈到未来,新兵欧逸超也把扎根海岛,乐守天涯写进了自己的青春规划。
欧逸超:“首先我想把我的本战位职责做好,长远一点想考学。”
记者:“如果成功能考上军校呢?”
欧逸超:“我想回中建。”
记者:“为什么?”
欧逸超:“有很多老班长为中建岛的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许多人是我的榜样,我也想像他们一样能够扎根中建,建功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