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3日消息(记者王启慧)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傅泰林、前美驻华大使芮效俭等执笔的《与中国为敌事与愿违》公开发表后,日前又有约130名美国各界人士联名向美国总统特朗普致公开信。信中将中国视为威胁,强调美国应继续规锁中国,谋求两国关系脱钩,呼吁美国政府继续采取对抗中国的政策。
在中美经贸谈判进入新阶段之时,这封充斥着偏激、偏见和偏颇的公开信对中美关系意味着什么?在22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14位中国专家对此进行了探讨和驳斥。他们认为,美国各界对中国的认识存在着巨大差异,呼吁美方理性看待中美关系。
这篇约130名美国各界人士联名向美国总统特朗普致的公开信中提到,中国最终目标是在亚洲和全球取代美国成为新的霸权。针对这一论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王鸿刚表示,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行霸道之事很“LOW”,“我们文化上从来不认可,历史上不追求,未来也不希望看到这样一种新的霸权形态出现。”
“中国无意与美国争霸,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有自己的发展逻辑。中国的发展战略都是国家战略,从不是为了超越谁,取代谁。”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指出,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存在各种不同的声音,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兼听者则明,偏听者则暗,遇到问题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他认为,美国现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中国施压,而打压中国的结果是美国自我孤立、不断“退群”,这对两国关系毫无益处。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世界各国已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所长李伟指出,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他介绍,从2009年到2018年,十年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创造了110万个岗位。同时,中国是美国货物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这十年间年均增长56.3%。“由于中美服务贸易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美服务贸易额从2006年的274亿美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1253亿美元。”
李伟强调,除了中美之间互利合作互补的经贸关系之外,中国也是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2018年吸收了全球2.1万亿美元的进口,增长了15.8%。按照WTO的统计,中国的货物进口额占全球货物进口总额的比重是10.8%,比上一年提高了0.6%,是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经济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而中国技术进步也为人类做出了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青谈到,中国5G前沿技术的突破会带动其他国家的技术进步。他举例,“非洲大概70%的IT主干网络由华为建设,如果没有中国物美价廉的技术支持,不用提4G、5G,非洲只能停留在2G时代。对发达国家而言也是一样,欧洲若弃用华为要多花620亿美元,延迟18个月。”
“中美关系面临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个国家从单边主义、自我利益出发所导致的。”高飞认为,若想破解中美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最关键的是中美之间需要理性的声音。大国的外交不能被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绑架,中美之间相向而行,寻找共同的道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