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8日消息(记者王启慧)园艺源于自然,是人类智慧与自然的结晶,承载着人类对自然的向往和寄托,对园艺不断探索的过程就是人们深度体会自然之美,发现自然之美的过程。或许,这就是世园会深受世界各国城市喜爱的原因之一。美有不同,如何将不同国度的生态文明进行交融展示?在2019北京世园会中,我们去寻找世界园艺、城市、自然与人类和谐相融,美美与共的秘密。
飘落在园区里的那片花海
94把“花伞”构成的国际馆早早为北京炎热的夏季做好了准备,生态主题绿墙、可移动花园等共同演绎万紫千红“百花园”,以园艺为媒,盛邀四方宾客。按照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来划分国家(地区)展位,极具地域特色的园艺产品、景观及成就得到展示,各国园艺文化特色和亮点在这里呈现。
北京世园会国际馆鸟瞰图(央广网发 北京世园局供图)
悠闲漫步的非洲大象、色彩浓烈的欧式建筑、栖息在树枝上的美洲豹、驼铃声清脆的亚洲驼队……除此之外,世界各国纷纷将家里的网红产品带到中国,商品区前人头攒动,俨然一个浓缩的世界市场,全球各国文化和经济热情碰撞。
室内花卉专项国际竞赛展示区则把地球上不同经纬度的“自然”收集了起来,在这里举办牡丹芍药、兰花、月季、组合盆栽、盆景、菊花六类专项国际竞赛及2019世界花艺大赛。
国际馆内盆景竞赛参赛作品(央广网记者 王启慧 摄)
记者看到,国际馆采用“实物+多媒体+互动+氛围”多维体验方式,在立面与地面展示“植物起源中心”、“一带一路物种传播交流”及“世界名花名树”等园艺文化内容,让参观者多维度体验欣赏多样繁荣的全球园艺文化。
山水和鸣 人与万物相共生
“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中国古人早就在山水林田湖草中体会到了万物共生的奥义。围绕“天地人和”、“惠风和畅”、“山水和鸣”、“祥和逸居”、“和而共生”,是世园会中国馆的布局方式。
中国馆内参观者正在游览(央广网记者 王启慧 摄)
在“天地人和”展项,以甲骨文、《诗经》中的植物等为素材,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展示了天然质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惠风和畅”以精美的押花、插花等工艺,结合现代多媒体互动技术再现秀丽多姿的绿水青山;“山水和鸣”以生态山水动态的艺术装 和丘陵梯田的意象,表达山水林田湖草万物共生;“祥和逸居”则通过纱幔、光影、数字影像与实物相结合的形式,营造“风拂花开,崇尚自然”的动态互动效果,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而共生”展项,以影像与图文交织辉映效果,阐释我国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传达中国“和谐共存”的生态责任感与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赢全球观。
中国传统插花作品(央广网记者 王启慧 摄)
“识花”、“赏花”、“品花”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插花艺术展区分为三部分。通过花材花器、古籍书画,配合品花观花的定制装置,向公众展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艺术的魅力。
探寻植物不可思议的智慧
泰戈尔说,“根是地下的枝,枝是空中的根。”这一点,在植物馆外参观者就可以直观感受到,世园会植物馆建筑表面机理以植物根系为灵感,庞大的垂坠根系向下不断蔓延,一场以感受植物内在力量为起点的世界植物之旅就要开启。
植物标本展示(央广网记者 王启慧 摄)
植物,总以安静的神秘和朦胧的美丽示人。在植物馆,1001种热带植物集体在你眼前盛开,集合所有的神秘和不可思议,这是北京世园会送你的一份来自大自然的礼物。
通过高科技数字影像装置和实物生境营造相结合的形式,在植物温室中你可以零距离感知真实红树林植物群落以及其他1001种热带植物风貌,充分体验植物多样性之美。
植物馆屋顶“莫莉和她的家人”作品展示(央广网记者 王启慧 摄)
在植物馆屋顶,等待参观者的是莫莉和她的家人,这部由再生木材和不锈钢制成的长颈鹿作品,从非洲经过菲律宾长途跋涉来到中国,总高10m,是植物馆最大的艺术装置,是这里的明星IP。
除了美丽和神秘,善于伪装、欺骗,是植物们的智慧所在,通过不断改变自己以争取生存,植物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一万平米的世园会植物馆通过各类丰富的场景设置、活动向参观者一一解答,共同寻找植物的秘密。
无论是集合世界自然之美的国际馆、凝聚古老中国自然理念与现代中国生态发展观的中国馆还是探寻植物神秘智慧的植物馆,2019北京世园会都在引导人们从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走向尊重自然、融入自然,建设绿色城市。让园艺融入自然,让城市融入自然,让绿色融入城市,美虽有不同,但和谐共生,这就是世界生态文明“美美与共”的终极秘密,这也已然成为北京世园会为世界带去的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