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4日消息(记者张明浩)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今天(14日)举行“重塑国际经济金融新格局”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产业链中绝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使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由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可以说是“损人不利己”,在全球经济金融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美方遭受的损失将会更大。与此同时,中国需要“化危为机,做好自己的事”,以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强科技创新,稳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当地时间8月1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表声明,决定对部分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的时间由9月1日推迟至12月15日。美国某些人解释说这是为了“以防万一”,以免会影响美国消费者。
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管涛在研讨会上表示,这是美国某些人迄今为止最明确地承认,加征关税会对美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管涛说:“第一,这一举措再次表明,中方认为贸易战是双输的选择,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同时会影响美方消费者的利益,这也是导致美方对加税行为采取更加谨慎做法的重要的原因。第二,美方宣布延缓对中国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以后,金融市场作出了积极的响应,说明两国贸易紧张关系缓和是民心所向。第三,美方贸然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的行为是缺乏深思熟虑的,这对于将来如何处理两国经贸关系也是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它按照美国利益为原则制定,目的是实现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炼指出,在这一体系当中,世界各国由于货币地位明显不同而被划分为两部分,即“中心”部分和“外围”部分,调整国际收支失衡矛盾的责任分配难言公平。程炼表示:“这个体系下,美国是由于美元特殊地位,一直居于国际经济和货币体系的中心,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责任实际上基本上落在了非关键货币国家身上。这种国际收支失衡调整机制不仅非常不公平,而且不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非关键货币国家并不具备扭转这种总体格局的能力,因而也很难在不损害自身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对国际收支失衡进行修复。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所宣称的所有试图扭转贸易赤字的措施实际上不可能生效的原因,不可能试图通过这些边缘国家、外围国家的政策转换来使整个格局发生转换。”
这也是“由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可以说是‘损人不利己’”的原因所在,因为在全球经济金融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依靠向“外围”国家挥舞“关税大棒”、发起贸易战,短期看似乎可以转嫁矛盾,但长远看,美方自己遭受的损失将会更大。程炼说:“如果把这作为转移国内压力的政治手段,长期来看只会适得其反,这点也在最新的暂缓对中国大部分进口商品新增关税的举动中看出来了。如果希望通过这种贸易救济来获得民意,但在长期上却会损失经济体的利益,政治上来说也是得不偿失的。”
当下,美国不顾他国利益,单方面利用自由裁量权,试图通过投融资限制、联邦政府采购,通过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起审查和经贸谈判的手段,来打压中国。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胡志浩说,中国应该做好坚决反制和申诉的准备,要求对美国有关行为进行审查。“中国的贸易顺差是全球经济格局调整的结果,也是中国通过市场化改革持续对外开放,全面提升我们劳动生产力的调整结果。说中国通过压低汇率谋求外贸优势纯属无稽之谈。我们可以树立外汇衍生品,通过外汇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的汇率中性的风险管理意识,屏蔽一部分风险。同时,我们应该积极运用财务套保的财务制度,加快我们风险管理的能力,再次将挑战转化为深化外汇体制改革的新机遇。”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系统分析研究室主任娄峰同时认为,相比税收优惠政策、基建投资政策,科技创新政策是当前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最有效的措施:“过去30年,中国的全要素增长率大约在3.5%,我们要使中国全要素增长率达到4%,这样将完全可以应付美国对中国实施的所有关税加征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因此,一方面应该是在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科技研发这几个方面进行更为深刻地改变,要加强自主创新,激发和调动全社会包括企业、科研机构对科技研发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还需要改革、破除一系列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制度,创造更加包容、公平竞争、自主流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研讨会上总结道,面对深刻变革中的国际经济金融新格局,我们需要“化危为机,做好自己的事”,在变化中求生存、谋发展。李扬说:“现在的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我们的贸易格局、投资格局没有顺应新的分工格局的变化而调整。旧的不行了大家都知道,但是新的应当是怎样的,我们并不清楚。下一步我们确实也需要研究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