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各大电商平台“职业索赔人”活跃 “组团”勒索商家

时间:2019-08-31

央广网北京8月31日消息(记者周益帆 唐国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如今,说到“职业打假人”,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他们买东西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通过恶意投诉或差评向店家索要多倍赔偿。如今,随着电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打假人”也上了网,“职业差评师”等新角色层出不穷、花样翻新。

工商部门数据显示,近年来,网络消费投诉的比例逐年上升,其中,以消费者名义进行投诉举报的网络职业索赔人,占到了四成以上。媒体调查还发现,他们甚至形成了一个合作链条,“组团”勒索商家。

浙江的刘先生在某电商平台开了一家女装店,这几年,在页面广告的描述上,他越来越谨慎了,几年前,他的团队就因为没有注意规避新《广告法》中的“极限词”,遭到恶意索赔。刘先生说:“最美、最漂亮这些是不能用的。当时遇到过一次,我说这裙子你穿起来最美了。买家恶意地投诉到工商法庭,结果工商局让我们协商,好像赔了几百块钱。”

在江苏做进口商品生意的李先生说,自己每个月都会遭到三四起敲诈。“买完东西过来直接找你说要多少钱,他们也不会要特别大的金额,比如几万或者十几万,他们也不会要特别少,大概就几千块钱,不给就打官司。 ”他被职业索赔人盯上的原因是,一件商品中文标签存在问题。李先生说:“如果私了给他5倍就可以了,如果不同意5倍,就打官司。”

一位业内人士说,这些职业索赔人与以往的差评师或打假人不一样,索赔人是通过找商品及页面的瑕疵进行敲诈。“他们专门寻找一些产品包装上的瑕疵或者在宣传上做得不够严谨的地方,甚至去编造问题,通过投诉举报的手段威胁商家、敲诈勒索,这些人有比较形象的称号是‘职业索赔人’。”

对于一些商家来说,如果金额不是太大,一开始往往会选择给钱息事宁人。但是时间久了,商家们发现,自己的店铺可能会吸引来更多的职业索赔人。有商家表示:“妥协没有用,他们现在都是团伙或者团队,给他钱之后,他马上就会跟旁边的人说这家愿意给钱,可以搞,钱是赔不完的。”

商家的遭遇并不是个案。记者在QQ输入“退款交流”“退款维权”等字样,出现了许多热门交易软件名称的退款维权群,最便宜的只要30元就可以告诉你通过何种方式能在不退货的情况下,让商家退款并给予几倍赔偿。

记者联系上的一个商家自称做相关网络项目已有四年多,手上有大量资源,围绕退款赔偿这项业务,他建立了近10个QQ群,同时有3个团队在运作,如果掏400多元可以就打假与赔偿给用户展开一对一的语音讲解,承诺“团队从拍货前做准备到注册小号一套思路,让你真正学到东西。”一些遭到恶意索赔的商家反映,这些职业索赔人在索赔对象选择、索赔事由偏好乃至地域分布等方面都有“套路”。“第一,他们会选择一些相对比较优质的店铺,第二,这些人有一些地域化的特点,他们会去投诉你售假还有使用极限词等问题。”

也就是说,这些职业索赔人的目的就是索要钱财。有业内人士表示:“他们不仅仅局限利用差评去敲诈商家,而是手段更加丰富,更了解商家的心理,商家不懂法或者不敢与市场监管部门接触,利用商家与市场监管部门之间的隔阂来索要钱财。”

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市场监督管理所副所长俞奇平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有的商家因为在商品描述上写了“最小号”橡皮筋的字样,遭人投诉违反广告法关于极限词的使用规定;有商家在电子产品页面上提醒消费者将App升级至“最新版本”,也被人投诉。

就在上个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外公布了12份终审判决书,这些诉讼均涉及职业索赔人,值得注意的是,一审均判决职业索赔人胜诉,二审均撤销一审判决,驳回其全部诉讼请求。

针对职业差评人、索赔人的行为界定,仍然存在争议。一些观点认为,如果商家的产品确实存在瑕疵,那么应该及时完善;还有专家认为,职业索赔者的行为可能触犯法律。北京师范大学法学教授刘德良认为,针对此类行为,需要根据个案具体分析。“卖家的行为有问题,作为买家举报或者起诉你,这是作为消费者的正当权利。但在具体个案中,如果卖家违法,所谓的打假者敲诈意图非常明显且多次敲诈,这种情况根据具体的证据材料具体分析。”

  • 上一篇:【家国七十年】郭梦喜:藏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记忆
  • 下一篇:工信部举办提速降费面对面活动 三大运营商直面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