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我国生命科学领域有哪些技术研究成果?面临哪些“卡脖子”的困境?这本蓝皮书告诉你

时间:2021-04-20

央广网北京4月20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19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与多个学会和研究院联合发布《生命科学领域技术研究成果》蓝皮书。“蓝皮书”显示,我国生命科学创新研究和医药产业化已成为我国重要软实力。但同时,我国生命科学依然面临一些“卡脖子”的风险和挑战。那么,“蓝皮书”都公布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生命科学“卡脖子”究竟是卡在哪儿了?我们又该如何突破当前的困境呢?

“蓝皮书”指出,我国生命科学创新研究和医药产业化已成为我国重要软实力。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秘书长王小宁介绍,我国生命科学创新研究尤其在过去这十几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王小宁说:“我们这里有很多第一。第一,我们是全球研究体系和从业人员最大的一个群体;第二,我们的经费投入的速度,虽然和发达国家的总量有区别,但是速度是最大的;在过去这么多年,我们已经在专利数量上世界第一;我们的论文数量去年超过了美国,处于世界第一。”

我国在本次疫情防控和疫苗外援中为全球疫情控制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凸显出生命科学和产业在全民健康保障和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王小宁说:“在本次疫情中,中国科学家率先拿出了合格的疫苗,目前光是国药一家的灭活疫苗已经在全球供应突破一亿剂,涵盖190多个国别,充分体现了大国担当的责任。另外,我们在干细胞、生物治疗、基因编辑很多前沿的技术和应用技术上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蓝皮书”还指出,近年来,我国新药研发能力已经到了第二梯队。2019年国内新药批准的数量达到56个,首次超过了美国当年审批的数量。

然而,“蓝皮书”提到,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生命科学领域还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在“科学信息、实验动物、科学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等“生命科学研究四要素”的关键技术上高度依赖进口。王小宁坦言,尽管我国具有世界上最为完善的制药工业体系,新药研发的能力日益增长,并逐步走向世界,但在高端设备和耗材方面高度依赖国外,连最基本的药剂西林瓶的管型百分之百依赖进口,存在“卡脖子”的风险。“如果国外现在下狠心把耗材、设备、信息一卡住,我们赖以自豪的疫苗绝对不可能再规模化生产,我们的科学家大部分就没有办法在实验室做。比如我们在这次调研中发现,连最基础的药物的西林瓶管型百分之百依赖进口,包括一些很关键的试剂就可能把全部产业链卡死。”王小宁说。

研究显示,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耗材依赖度高达98%。另外,王小宁指出,科学信息安全的问题也要引起重视,“中国现在是最大的原始数据的提供方,又是最大的数据购买方。比如我们调研中有一个例子,上海地区有一个高校有四家采购经费超过三千万元,最高达六千万元左右,就是指购买数据、下载原始文献,这其中很多文献就是中国人自己发的文献,这个费用是巨大的。”

“蓝皮书”还直指,当下我国生命科学和产业创新与硬件创新分离的现状,主要源于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和部分工匠精神的缺乏,在体制层面存在一些“卡脖子”的困境。

针对目前的风险和困境,“蓝皮书”提出:首先,要从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抓起。王小宁说:“我们要想引领世界、走向世界一定要在源头,而我们的源头要从文化抓起,创新理念、工匠精神从娃娃开始。第一个源头创新,就跟基因组计划彻底改变了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第二,产权在源头上是共享的,这个时候不存在谁卡谁,你没有办法卡谁。所以中国现在有实力、有能力,就是要多鼓励承担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大科学计划,加强源头创新和资源共享。”

此外,还需改善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建立“白清单”机制、加强政策支持等。王小宁说:“摒弃现在评价的体系,所有的帽子不能进到评价的权重中。希望有个‘白清单’机制,广泛征求各个领域需要解决的一些比如耗材、关键试剂等。创建‘科学创新新特区’,能不能在一些自贸区里面、科研创新里面,在人才的产权问题、审批问题等方面彻底放开,避免政策打架,这也是很好提高科研创新效率的方法。”

  • 上一篇:博鳌观察:消除贫困、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 下一篇:【节气・中国】雨后生百谷 恩施试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