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桑雪骐)日前,同程旅行发布了《2020年度国内居民旅行消费报告》(下称《报告》),基于同程旅行平台2020年度的出行大数据及行业宏观数据,盘点了2020年度国内居民的旅行消费特点。
国内交通出行消费趋势总体稳定,9月和10月复苏明显加速
《报告》显示,民航与铁路客运量恢复速度相对较快。
数据表明,疫情对于居民旅行消费需求的抑制主要集中在2月份,随着全国各地陆续复工复产,3月份刚性旅行需求逐步释放,市场复苏缓慢启动。在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5月份旅行消费出现了一个小高潮,来自旅游度假市场的贡献显著提升,并在暑期得到进一步释放。国庆黄金周8天长假对于国内居民旅行消费的刺激作用非常明显,9月份和10月份民航、铁路的客运量均恢复到了2019年同期的85%以上,较暑期直接拉升了10多个百分点。
旅行消费开启“内循环”模式 国际旅行需求全面萎缩
《报告》认为,在严格的“外防输入”政策下,国际航班大幅度削减,同时。在民航局“熔断”措施的影响下,有限的国际航班供给也存在不确定性。跨境旅行需求萎缩加之供给大幅减少,国内居民的旅行消费开启了“内循环”模式。
《报告》引述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至11月份,民航中国内地航线的客运量占比高达95.8%,较2019年全年的79.2%显著提高,而国际航线的客运量占比仅为3.7%,较2019年全年的17.6%占比大幅下降。我国港澳台航线的客运量占比也从2019年全年的3.2%下降至2020年1至11月份的0.5%。
非一线城市旅行消费增长强劲
疫情期间,非一线城市的旅行消费增长强劲。《报告》显示,2020年前11个月,全国主要城市住宿设施入住客流量最大的前10个城市基本为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住宿设施入住客流量上升最快的全部来自三线、四线城市。
另外,《报告》显示,疫情期间公路客运量上升最快的城市基本都来自四线及以下城市。受非接触服务刚性需求拉动,低线城市旅行服务基础设施数字化及线上化水平大幅提升,从而对需求释放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疫情期间,同程旅行积极参与非一线城市的旅行设施数字化改造,在三四线城市以及部分县城部署了一批数字终端设备,对于提振当地旅行消费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低票价刺激民航出行需求 热点城市复苏势头强劲
《报告》显示,2020年国内机票的平均票价(不含机建燃油费)较2019年平均降低20%左右,大量国内航线出现了比同行程高铁二等座更便宜的机票。虽然冬季疫情的零星暴发对部分城市机场客流量恢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并未对总体的复苏趋势造成实质性影响,尤其是年末旅行消费的拉动带来了较好的市场预期。
除价格因素外,疫情所引发的人们对于旅行安全性的关注也是拉动民航旅行需求的重要因素。与其他出行方式相比,民航客运较短的旅行时长、相对较低的人流密度等让消费者感到更加安全,从而主动进行了“消费升级”。
疫情对旅行消费行为有影响
《报告》显示,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人们的旅行消费行为发生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改变。
首先是行程预订的提前量大幅缩短,与2019年相比,出发前三天内预订的比例显著提高;其次是居民对于旅行安全的关注度明显提高。《报告》显示,疫情期间民航旅客购买相关保险(健康险、航意险、取消险等)的比例显著高于往年同期,也高于2020年下半年的平均水平。
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地面公共交通及减少人群接触是旅客安全出行诉求的另一个方面。《报告》显示,2020年前11个月,机票用户使用接送机服务的比例和机场贵宾候机厅服务的比例均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每月使用机场贵宾候机厅服务的比例较2019年同期平均增长了90%以上,使用接送机服务的比例同比也实现了100%以上的增长。
除交通外,住宿消费行为也发生了类似的改变,《报告》显示,2020年前11个月,酒店用户当天下单的比例提升了6个百分点,而提前8天以上下单的比例同比减少了一半以上。需求结构方面,选择连锁品牌酒店的比例有所提高,分散住宿、大床房的需求比例有一定提升。
家庭出行比例显著下降 中老年人长途出行需求减少
《报告》显示,疫情对于2020年旅行消费人群的结构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疫情期间,出于安全考虑,中老年人旅行跨省长途旅行需求显著下降。另外,各地中小学校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均建议在校学生尽可能减少跨省旅行,此举对家庭出行需求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2020年1至11月份,65岁以上高龄机票用户的比例较2019年同期降低了36.7%,18至23岁的青年用户的比例则上升了42.7%。2020年度机票用户的年龄结构变化总体呈现出两头(儿童和老年人群体)降中间(中青年群体)升的趋势。
《报告》对于2021年的行业复苏形势较为乐观,认为2021年国内旅行市场保持稳定复苏态势有较高的确定性,尤其是五一、暑期、国庆黄金周等重要节点的旅行需求大概率将有强劲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