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生活消费

让安倍辞职的“老毛病” 溃疡性大肠炎有多可怕?

时间:2020-09-02 17:51:28


导读: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辞职的“老毛病”溃疡性大肠炎到底是个什么病?得病原因是什么?该如何预防?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朱萍

编 辑丨李清宇

8月28日,安倍晋三宣布因健康问题辞去日本首相一职,辞职理由是因其“溃疡性大肠炎”正在恶化。

2012年12月,安倍再度担任日本首相至今。据报道,安倍自中学时代起已常腹痛,大学期间确诊是溃疡性大肠炎,是多年未治的宿疾。

今年6月,安倍在庆应大学医院检查时发现有异常,溃疡性大肠炎症状加重,药物治疗后有所改善,但在接下来的一年中,需要持续治疗。

图 / 视觉中国(000681,股吧)

肚子肠子的问题比较复杂。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李华山教授指出,溃疡性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大肠非特异炎症。病变主要发生在直肠、乙状结肠,也可以展到整个大肠,以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出现弥漫炎症,形成溃疡为主要特征,所以称为溃疡性大肠炎,或特发性大肠炎。我国一般称为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但从该病主要发生在直肠、乙状结肠,病变非局限在结肠来看,还是称为溃疡性大肠炎为妥。

一百年前人们对本病的认识还不明确。因其主要症状有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和粪便中含有粘液脓血。误认它是慢性痢疾的一种。

1875年有二位医生对本病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经反复多次的大便检查和培养,并未找到痢疾杆菌和其它致病细菌,才认识到本病并不是一种慢性痢疾的一种,也不是什么特异病因引起的特殊疾病。

医学上把这种有专一因素引起的原因明确的疾病,叫做特异性疾病。把不是专一因素引起的原因不明确疾病叫做非特异性疾病,溃疡性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所以属非特异的大肠炎症。

溃疡性大肠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临床表现主要有:腹泻、腹痛和粪便中带有粘液脓血,或有里急后重、腹痛下坠感。重症腹泻每日可达10~30次,排出大量的粘液脓血或鲜血,排便前后全腹或左下腹有痉挛性绞痛及压痛,并有肠鸣音亢进、里急后重、发热、心搏过速等全身症状。

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突然每日大便数十次,排出大量脓血粘液便,伴有腹胀、剧痛、高热、心动过速、甚至虚脱的,叫急性暴发型。腹泻、腹痛、粘液脓血粪便持续数月或数年之久,反复发作的,叫慢性型。急性暴发型较少见,最多见的是慢性型。

本病对患者的危害是可引起许多的并发症:如贫血、肝损害、关节炎、皮疹、结节性红斑、血浆蛋白减少、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消瘦、衰弱等,有的可并发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大出血、腹膜炎等。甚至引起死亡。有的还可引起肠狭窄、直肠肛门周围脓肿。本病长期迁延下去有少部分还会发生癌变,预后不良。

得病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非特殊性溃疡性大肠炎的原因至今不明,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由于本病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酷似细菌性痢疾,所以有人就认为经仍是慢性痢疾的一种或由肠道病毒,或溶组织性阿米巴等引起。但由于得不到证实,这种观点已经动摇。

(2)由于本病患者多数发病与情绪不好、精神紧张、精神创伤等有关,当情绪激动、家庭纠纷。事不顺心时又容易复发和加重,有人就认为神经精神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3)有些病人吃了对自身过敏的食物,如鸡蛋、牛乳、鱼、虾等可发生本病,排除这些食物和脱敏治疗后,病情可好转或痊愈,因此有人认为本病是一种过敏反应性疾病。

(4)有人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肠分泌功能失调,分泌过多的溶菌酶有关,溶菌酶破坏了肠粘膜的保护作用,招致细菌侵入,就可能发生本病。

北京一位肛肠科专科医院专家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上述李华山教授提到的溃疡性大肠炎扩展的部位,在实际临床中,扩展部位相对较少。

“严格意义上说,没有溃疡性大肠炎这个概念,溃疡好发部位在结肠,一般都习惯说溃炎性结肠炎,并不好发于直肠和肛管,所以溃疡性大肠这个词不太专业。”

中信中心医院肛肠科主任刘金友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临床上说得更多的是溃疡性结肠炎,而不说溃疡性大肠炎。

上述专家指出,对于大众而言,不需要纠结于这么专业、学术的问题,而焦点应该聚焦在患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及早诊断、及早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和方案,不要拖延。

“平时很多患者把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些症状并没有当回事,因为早期症状就是腹痛腹泻(少量)便血,起初症状很轻,一些人也会误以为是痔疮,或肛肠内的小毛病,自己随便用药没有做系统性治疗,延误病情导致溃疡,后续也出现一些并发症,甚至把癌变的问题掩盖,最终抱憾。”上述专家说。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不清楚,但临床上看,这个发病与精神和情绪有些联系,如压力过大等。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指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

现有资料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其中北欧(24.3/10万人-年)最高。

溃疡性结肠炎在亚洲的发病率也呈逐渐增长趋势,其中印度和中国为高发国家,中国溃疡性结肠炎的汇总发病率为1.21/10万人-年。

国家卫健委权威医学科普项目传播网络平台/百科名医网提供信息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该病见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最多见。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症状,维持肠黏膜愈合,防止并发症发生。

溃疡性结肠炎以内科治疗为主,合并大出血、梗阻、穿孔等情况下,推荐外科治疗。

内科治疗包含四类药物,具体情况如下:

1、5-氨基水杨酸、柳氮磺胺嘧啶:药物在小肠、结肠释放,抑制、控制肠道炎症;

2、激素:适用于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5-氨基水杨酸不能控制者,药物副作用较多,如高血糖、高血压、感染、骨质疏松,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等,用药前排除上述情况,严格遵循用药指征。激素用量要足,疗程三个月,用药期间监测血糖、血压情况;

3、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一支大概6000元,一次使用3支,最少使用4次,价格较贵,但效果较好;

4、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

另外,有20%~30%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最终手术治疗。

图 / 图虫创意

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症

1.中毒性结肠扩张

在急性活动期发生,发生率约2%。是由于炎症波及结肠肌层及肌间神经丛,以至肠壁张力低下,呈阶段性麻痹,肠内容物和气体大量积聚,从而引起急性结肠扩张,肠壁变薄,病变多见于乙状结肠或横结肠。诱因有低血钾、钡剂灌肠,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阿片类药物等。

临床表现为病情迅速恶化,中毒症状明显,伴腹胀、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白细胞计数增多。X线腹平片可见肠腔加宽、结肠袋消失等。易并发肠穿孔。病死率高。

2.肠穿孔

发生率为1.8%左右。多在中毒性结肠扩张基础上发生,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出现膈下游离气体。

3.大出血

是指出血量大而要输血治疗者,其发生率为1.1%~4.0%。除因溃疡累及血管发生出血外,低凝血酶原血症亦是重要原因。

4.息肉

本病的息肉并发率为9.7%~39%,常称这种息肉为假性息肉。可分为黏膜下垂型、炎型息肉型、腺瘤样息肉型。息肉好发部位在直肠,也有人认为降结肠及乙状结肠最多,向上依次减少。其结局可随炎症的痊愈而消失,随溃疡的形成而破坏,长期存留或癌变。癌变主要是来自腺瘤样息肉型。

5.癌变

发生率报道不一,有研究认为比无结肠炎者高多倍。多见于结肠炎病变累及全结肠、幼年起病和病史超过10年者。

根据克罗恩和结肠炎基金会(Crohn's and Colitis Foundation)的数据,大约5%~8%的患者在确诊溃疡性结肠炎后的20年内患上了结肠直肠癌,相对应的,没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患上结肠直肠癌的比例是3-6%。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患病时间较长的患者罹患癌症的风险增加。

6.小肠炎

并发小肠炎的病变主要在回肠远端,表现为脐周或右下腹痛,水样便及脂肪便,使患者全身衰竭进度加速。

7.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的并发症

预防

1.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太过劳累;暴发型、急性发作和严重慢性型患者,应卧床休息。

2.注意衣着,保持冷暖相适;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3.一般应进食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和足够热量的食物。宜少量多餐,补充多种维生素。勿食生、冷、油腻及多纤维素的食物。

4.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本病。忌烟酒、辛辣食品、牛奶和乳制品。

5.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解除各种精神压力。

本期编辑 陈思,实习生思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上一篇:让安倍晋三辞职的溃疡性结肠炎 有多凶猛
  • 下一篇:让安倍决定辞去首相一职的是种什么病?